[发明专利]基于电介质变化的医用静脉输液动态检测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4024.4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蒋玉兰;李栋;周星;马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陆梦云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介质 变化 医用 静脉 输液 动态 检测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介质变化的医用静脉输液动态检测报警装置,包括滴管本体、左夹持部件、右夹持部件、连接杆、正极板、负极板、电源模块、硬件电路、单片机和蜂鸣器,硬件电路通过正弦振荡电路产生正弦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单片机,单片机与蜂鸣器连接,单片机根据硬件电路输出的不同占空比的矩形信号得到占空比信息,并根据该占空比信息判断正极板与负极板包覆的滴管内的液体输液情况,当出现输液不正常时,通过蜂鸣器报警,电源模块分别与硬件电路、单片机和蜂鸣器连接。该装置在现有输液管进行电容检测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了输液管中液体流动情况无法检测的问题,避免输液过程中长时间出现液体回流、输液管挤压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电介质变化的医用静脉输液动态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都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护方式,即陪同人员必须时刻观察输液瓶的药液状态,待输液完成后通知医务人员换瓶或拔针,因此,为了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输液传感器/报警器。余子安,翟超在《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电容式静脉输液报警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9,43(04):307-309.》中,将目前主流的输液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一些总结:
1.重量检测法:其原理是在输液过程中检测输液瓶的重量来触发报警电路,这种工作原理的缺点在于设置较为繁琐,每次都需要根据输液瓶不同的容量分别重新设置,同时还会受到药液包装制造公差的影响,检测精度不高;
2.光电检测法:其原理是在输液瓶或输液管上固定报警器,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反应进行检测,这种输液报警器较为成熟,但容易受环境背景光的影响,不能应用于硝普钠等需要避光输液的药物,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3.超声波检测: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液面反射再到达探头的时间计算液面高度,这种检测方式较为可靠,但由于超声波探头价格昂贵,使用不便宜,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4.图像处理法:其原理是利用摄像机采集图像并读取液面高度,这种检测方式可以直观地读取输液进程,但由于摄像机价格昂贵,同时无法应用于需要避光输液的药物,因此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5.电容检测法:其原理是利用输液管中有无液体会改变电容来工作的,这种工作方式的静脉输液报警器有使用方便,泛用性好等优点,但只能检测到输液管中有无液体,而不是液体流动的状态,这就会导致在某些危险情况下不能被检测到,如压力差导致的回流现象、输液管被挤压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介质变化的医用静脉输液动态检测报警装置,该装置在现有输液管进行电容检测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了输液管中液体流动情况无法检测的问题,避免输液过程中长时间出现液体回流、输液管挤压等情况。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电介质变化的医用静脉输液动态检测报警装置,包括滴管本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左夹持部件、右夹持部件、连接杆、正极板、负极板、电源模块、硬件电路、单片机和蜂鸣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分别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杆两端套接,使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绕连接杆转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通过卡扣相互配合夹紧滴管;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安装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的凹槽内,并分别通过引线穿过凹槽通孔与硬件电路连接,与电阻共同组成RC电路,硬件电路通过正弦振荡电路产生正弦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单片机,单片机与蜂鸣器连接,单片机根据硬件电路输出的不同占空比的矩形信号得到占空比信息,并根据该占空比信息判断正极板与负极板包覆的滴管内的液体输液情况,当出现输液不正常时,通过蜂鸣器报警,电源模块分别与硬件电路、单片机和蜂鸣器连接。
所述凹槽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正极板引线和负极板引线分别由通孔引出,与硬件电路连接。
所述正极板、负极板为硬件电路中的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40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