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载波通信接收过程中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4275.2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4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郭坤飞;汤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杰思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G3/30 | 分类号: | H03G3/30;H04B3/04;H04B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曹婷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载波通信 接收 过程 中的 数字 自动增益控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接收过程中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结构,涉及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窄带干扰对信号能量准确评估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能量饱和预处理单元实现的对大信号饱和的迅速调节和对脉冲干扰的准确计数分析;通过窄带干扰检测抑制单元实现对带内与带外的窄带干扰信号检测和抑制,提高了有效信号能量估计的准确度;通过指数滑动平均器实现对幅度持续改变的电力线载波信号迅速收敛,有效减小了增益调整的抖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接收过程中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简称PLC)是利用已有电力线作为信号传输介质来实现数据的相互传输。作为有线通信系统的种,它具有覆盖范围广、接入成本低等特点,因此也在智能抄表、用电设备监控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进步,电力线载波通信也将承担更多的业务需求。
电力线作为传输电能的媒介,其信道特性对载波通信的应用场景而言其实并不理想,主要是传输介质的特性阻抗不稳定,信号幅频响应不平坦,高频部分衰减剧烈。同时,由于传输电力线上承载的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差异也会带来各种干扰和噪声,主要包括窄带干扰,脉冲干扰和白噪声等。为了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载波通信采用OFDM(正交频谱复用)技术,并在信号调制过程中采用循环前缀、伪随机扰码和分集拷贝等编码技术提高抗干扰性能。但OFDM技术的特点是信号功率峰均比较大,约为12db左右,这容易导致接收信号的失真,对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现有较为通用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自动增益控制技术往往将考核重点放在动态范围和调整精度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电力线上干扰和噪声共存的复杂电磁环境,忽略了接收信号幅度快速变化的情况,造成增益调整一致性较差,有用信号功率评估精度不够导致接收机的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接收过程中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结构,其技术目的是减小窄带干扰对信号能量准确评估的影响,并通过合理分配模拟增益与数字增益以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且自动增益控制收敛结果致性较好。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接收过程中的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模拟前端模块、软件处理模块和数字硬件模块;
所述模拟前端模块包括模拟可编程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拟可编程放大器的输出输入到所述模数转换器;
所述软件处理模块包括能量饱和预处理单元、窄带干扰检测抑制单元和增益分配器;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输入到所述能量饱和预处理单元,所述能量饱和预处理单元的输出分别输入到所述增益分配器和所述窄带干扰检测抑制单元;
所述数字硬件模块包括数字放大器、能量评估与误差计算单元和指数滑动平均器;所述窄带干扰检测抑制单元的输出输入到所述数字放大器,所述数字放大器的输出输入到所述能量评估与误差计算单元,所述能量评估与误差计算单元的输出输入到所述指数滑动平均器;
所述指数滑动平均器与所述增益分配器连接,所述增益分配器的输出分别输入到所述数字放大器和所述模拟可编程放大器。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饱和预处理单元包括能量饱和深度估计单元、脉冲干扰判断器、脉冲干扰限幅器和增益控制表;所述模数转换器与所述能量饱和深度估计单元连接,所述能量饱和深度估计单元与所述脉冲干扰判断器连接,所述脉冲干扰判断器连接与所述脉冲干扰限幅器和所述增益控制表都连接,所述脉冲干扰限幅器与所述增益控制表连接;所述增益控制表与所述增益分配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窄带干扰检测抑制单元包括窄带检测器、窄带陷波器和FIR滤波器,所述窄带检测器与所述窄带陷波器和所述FIR滤波器都连接;所述脉冲干扰判断器与所述窄带检测器连接,所述FIR滤波器与所述数字放大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杰思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杰思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4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