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尖穿戴式双通道交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5505.7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葛攀;陈玉;刘永明;赵转哲;王淮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V20/00;G09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帅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尖 穿戴 双通道 交互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盲人智能化装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指尖穿戴式双通道交互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零件的外壳以及侧盖板,还包括:活动指带,与外壳配合,便于使用者将手指伸进去;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与侧盖板连接,用于捕捉与识别信息并向上级反馈信息;左右震动单元,设置在外壳的两侧,用于在装置快要发生碰撞的时候震动提示;感应机构,与外壳的内壁连接,用于传输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信号,驱动盲文触点,显示盲文;高度调节机构,与感应机构配合,用于调节感应机构与指尖的距离,实现上下高度的微调,通过高度集成化的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以及感应机构使得装置更加轻量化,体积小,外观简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盲人智能化装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指尖穿戴式双通道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五种感官去接收外部的信息,视觉所占的比例最大,由此可见,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中都极为重要。因此视力受损患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存在诸多不便。他们使用听觉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通道,比如通过语言对话或收听收音机等方式,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文字转语音、语音合成等技术手段去帮助盲文听到文字内容。除了听觉以外,触觉是盲人获取信息的具体方式,包括从最基本的对物体的触摸感知,到用手指阅读布莱尔盲文图书、纸质的触觉图形图像等材料,触觉和听觉是视觉受损人群获取信息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一些大型的盲文交互设备,多为教学设备,体积大,一次能显示的盲文数量多。但是设备体积大、不易携带、智能化不够,交互模式单一,随着交互终端的不断迭代,交互场景的不断转变,交互设备逐渐向着小体积、轻重量、多通道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指尖穿戴式双通道交互设备,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80028206.6的穿戴式数据输入设备及操作方法中,包括:基座,包括近端和与近端相对的远端;连接到基座的手指支撑件,以容纳与近端指骨相对应的手的手指的一部分,从而允许相应的手指支撑件携带可穿戴数据输入设备;至少一个传感器,其布置在基座的远端,以与手的指尖交互,从而允许用户输入;以及输出单元,用于将与用户输入相对应的数据发送到外部设备,但是并非针对于盲人专门设计,如果变成盲人使用有诸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指尖穿戴式双通道交互装置。
一种指尖穿戴式双通道交互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零件的外壳以及侧盖板,还包括:
活动指带,与外壳配合,便于使用者将手指伸进去;
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与侧盖板连接,用于捕捉与识别信息并向上级反馈信息;
左右震动单元,设置在外壳的两侧,用于在装置快要发生碰撞的时候震动提示;
感应机构,与外壳的内壁连接,用于传输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信号,驱动盲文触点,显示盲文;
高度调节机构,与感应机构配合,用于调节感应机构与指尖的距离,实现上下高度的微调。
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垫板,所述的外壳与活动指带连接。
所述的外壳与固定垫板的横截面均为C型。
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与活动指带配合便于使得手指与装置本身贴合的片弹簧。
所述的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为摄像头、电路板、电池集合为一体的集成模块。
所述的摄像头信息处理模块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对装置提供电量的充电口。
所述的左右震动单元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震动器组成。
所述的感应机构包括与指尖接触的指尖接触面板、与指尖接触面板配合的触点驱动板。
所述的指尖接触面板与触点驱动板通过若干组螺钉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55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