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7466.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1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恩奇;叶东皇;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C22F1/08;C22C1/02;C22C1/0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周银银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铜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黄铜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u:61~65wt%、Pb:<0.1wt%、In:0.1~1.0wt%、Sn:0.2~0.5wt%、Ni:0.1~0.5wt%,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黄铜合金采用低锡,锡含量在0.2~0.5wt%,相比较于高锡黄铜,基体中γ硬质相的含量降低,降低了车削时的损刀情况,添加一定量In元素,In类似Pb,Bi等元素具备一定易切削能力,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Sn元素结合形成γ‑In低熔点脆性相,该γ‑In低熔点脆性相弥散分布于α与β相界上,材料切削时热量产生,在该热量下将γ‑In相熔化从而起到断削的作用,因此,弥补了低Sn所产生的硬质相不足的问题,且更有利于断削而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切削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铜合金因其具备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且使用成本较低,因此,市场上电器插头基本选用黄铜材料加工制备。以一种圆角插头件为例,生产上大多采用“高速车削,钻孔→电镀”的方式加工,要求材料具备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冷铆性能、直线度、电镀性能和导电性能。当前常使用黄铜合金牌号为H62和C3602。其中以C3602为代表的铅黄铜切削性能良好,然而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无铅化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H62材料低铅环保,冷铆性能良好,但切削性能较差,无法大规模使用高速车床加工制备。其他无铅材料包括含铋黄铜,硅黄铜,锡黄铜等。含铋黄铜切削性能接近铅黄铜,但材料自裂倾向明显,一般圆角插头规格在φ5mm以下,经过钻孔加工后材料冷铆性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且电镀性能一般,废料不易回收处理,因此存在诸多限制。含硅无铅黄铜切削性能一般,电镀性能较差,镀层易脱落,一般硅黄铜常用于制备大规格热锻用棒材。含锡(锡含量在0.8wt%左右)无铅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良好,黄铜因内部组织存在大量γ硬质相,车削时易损刀,一般加工至规格φ5mm以下时硬度可达到HV180以上,材料冷铆性能较差。
当前市场上已开发应用的无铅黄铜均存在诸多问题,为满足未来市场需求,亟需开发一款满足φ5mm以下棒材加工,且兼具良好切削性能、冷铆性能、电镀性能和导电性能的黄铜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良好切削性能、冷铆性能、电镀性能和导电性能的环保黄铜合金。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黄铜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u:61~65wt%、Pb:<0.1wt%、In:0.1~1.0wt%、Sn:0.2~0.5wt%、Ni:0.1~0.5wt%,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该黄铜的微观组织中含有α相、微量β相以及γ-In相,所述α相的面积含量为85~95%,γ-In相的面积含量为4~10%。其中γ-In相比例下限控制在4%,保证材料具备良好的切削性能,γ-In相比例控制上限在10%,避免材料脆性增加,影响成品冷铆性能和材料冷加工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γ-In相的平均尺寸≤5μm,所述α相的平均尺寸≤10μm。控制尺寸大小有利于使γ-In相弥散分布,避免出现γ-In相大面积聚集,降低材料冷铆性能。同时控制α相晶粒尺寸有利于形成更多γ-In相粒子分布于晶界中,从而提高材料切削性能
作为优选,还包括La,Ce,Mg,Mn,Zr中的至少一种,总量为0.01~0.2wt%。
添加其他微量有益元素,如La,Ce元素,有利于细化晶粒,起到除杂、净化作用,减少夹杂弱化晶界。添加Mg,Mn元素,熔炼过程主要起到除氧还原作用,同时适量Mg元素有利于改善材料切削性能。适量Mn元素有利于改善材料耐磨性能,降低圆角插头在插拔过程中的阻力,从而提高抗变形能力。添加适量Zr元素,能够提高材料抗高温软化性能,间接提高圆角插头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该黄铜的抗拉强度为500~550MPa,硬度HV5为140~170,延伸率为5~18%,导电率≥27%IAC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7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