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8134.8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0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贺;汪文广;孙永前;苏新生;贾辉;罗仁雨;谢彦昆;尚红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英伦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包括工作缸、活塞杆和活塞阀,所述活塞阀设置在活塞杆的一端,并且活塞阀在工作缸内将工作缸划分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减振器还包括液压马达,以及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工作缸,所述液压马达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油腔、通过第二管道连通第二油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主动式的降温调节,降温能力和减振器运动程度自动调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作为悬架中主要衰减振动、吸收振动能量的部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阀系阻尼孔,逐渐将车辆震荡能量转变为热能。减振器温度过高,会加速油封老化,以及油液碳化、挥发;进而导致减振器漏油、失效;这对于经常在高温环境、颠簸路面行驶的车辆后减振器更是如此。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如高速公路行驶),通风效果好,但此时振荡小,热量产出也小;车辆在颠簸路(山路、比利时路)行驶时,车速低,通风效果差,但此时振荡大,热量产出大;在这种情况下,减振器的通风情况通常不能跟随减振器的温升正相关,不利于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提升。因此,市场亟需一种能够根据运动状态实时调整的、具有自适应高效散热性能的减震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振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振器,包括工作缸、活塞杆和活塞阀,所述活塞阀设置在活塞杆的一端,并且活塞阀在工作缸内将工作缸划分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其特征在于,减振器还包括液压马达,以及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工作缸,所述液压马达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油腔、通过第二管道连通第二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储油筒,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底阀,所述第二油腔通过底阀连通储油筒;所述液压马达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油腔或储油筒。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筒包裹在工作缸的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主单向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主单向阀,所述第一主单向阀的进油口朝向液压马达,所述第二主单向阀的进油口朝向第二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单向阀的进油口开启压力为0.3~0.5Mpa。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和第一主单向阀并联设置的第一次单向阀,第一次单向阀的进油口方向和第一主单向阀的进油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和第二主单向阀并联设置的第二次单向阀,第二次单向阀的进油口方向和第二主单向阀的进油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液阻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有气流导管,该气流导管的出口朝向工作缸。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和液压马达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和液压马达之间设有变速机构。
上述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为:在低速振动时,减振器发热小,缸内压力未达单向阀开启压力;在中高速振动时,减振器在压缩时,液压力推动单向阀打开,驱动液压马达运转,液压马达带动风机运转,产生的风力通过气流导管吹向工作缸或储油筒,主动增加散热;并且,减振器振动速度越大,工作缸的第二油腔压力就越大,液压马达转速就越快,风力就越大,散热就越好;因此可以根据减振器的振动情况,自动调整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液压马达和风机,将液压马达和减震器的活塞相关机构联动,并且将风机出口朝向工作缸,由此液压马达可能随减振器运动强弱产生高低转速,带动风机向工作缸吹风,进行可以风力自适应调节的主动式风冷降温,使得降温效果能紧跟随减振器的温升,进行高效降温,提升减振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英伦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英伦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8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