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9572.6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4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铭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H02G1/16;G01R31/08;G01R31/52;G01R31/58;G08B21/18;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包雪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监测 直流 接地 故障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该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铆接有短杆。该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当传输线路破皮漏电时,此时保护盒会对电线本体的破损处进行保护,避免破损处漏电伤人,从而达到了便于自动对接地故障保护传输线路破皮处进行遮挡保护,避免漏电引发电击提高人身安全性的效果。此时滑动板会克服支撑弹簧的支撑力向电感装置方向运动,进一步使得绝缘胶液槽内部的绝缘胶液会通过单向压力阀对电线本体的破损处进行修复,从而达到了便于自动对接地故障保护传输线路破皮漏电处进行修补,无需人工修理,降低漏电量,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地故障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故障保护是为了在一个或多个相导线与地之间出现电气故障时,通过跳脱断路器或报警来示警,现有的接地故障保护在对电气故障报警时需要通过电线传输电信号,但是电线存在破皮漏电的可能,破皮漏电的线路可能会导致接地故障保护持续报警,但是维修人员却无法检修到接地故障保护的故障发生地,只能更换新的接地故障保护,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具备便于自动对接地故障保护传输线路破皮处进行遮挡,避免漏电引发电击提高人身安全性和便于自动对接地故障保护传输线路破皮漏电处进行修补,无需人工修理,降低漏电量,提高安全性等优点,为解决现有的接地故障保护在对电气故障报警时需要通过电线传输电信号,但是电线存在破皮漏电的可能,破皮漏电的线路可能会导致接地故障保护持续报警,但是维修人员却无法检修到接地故障保护的故障发生地,只能更换新的接地故障保护,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监测直流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铆接有短杆,所述短杆远离固定板的一侧铆接有移动臂,所述移动臂远离短杆的一侧设置有圆弧腿,所述移动臂中部的背部铆接有偏心凸盘,所述偏心凸盘的正面传动连接有皮带。
还包括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电感装置,所述电感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远离电感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还包括电线本体,所述电线本体两端的外臂设置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线本体的外臂套接有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的内部设有移动组件,所述保护盒的内部设置有绝缘胶液槽,所述绝缘胶液槽的内部设置有空心注液管,所述绝缘胶液槽的底部设置有单向压力阀,所述保护盒的内部设有触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焊接在保护盒的内部,且所述固定板正面的结构对称设置,便于驱动保护盒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凸盘的背部设置有电机,且这个电机的开关与电感装置有通断关系,便于电感装置控制电机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腿设置在电线本体的外侧,且圆弧腿内部的弧度与电线本体外臂的弧度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为镍铬合金材料,且所述滑动板在电感装置的正上方,便于控制滑动板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的外臂密封滑动连接在绝缘胶液槽的内部,所述绝缘胶液槽的内部设有大量的绝缘胶液,便于对电线本体破损处进行修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弹簧远离密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保护盒的内部,便于密封板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盒内部的结构对称设置,且所述保护盒为绝缘材料组成,便于对漏电处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电线本体两端外臂的电流传感器与报警器和偏心凸盘背部的电机有电性连接关系,便于对漏电进行报警和便于驱动电机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铭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凯铭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9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