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点胶、送钉、预紧、锁钉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9840.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9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代溪林;段继豪;高峰;江勇;李艳;张东亚;安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3/02;B05C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集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点胶、送钉、预紧、锁钉集成装置,包括XYZ移动框架、定位夹紧组件和多功能集成执行装置;XYZ移动框架主要包括底座、工作台面、龙门框架以及X‑Y‑Z运动系统;定位夹紧组件包括T型槽台面、三点平面定位组块、V型块、气缸以及气缸固定座;多功能集成执行装置主要包括点胶执行头及其送胶系统、气动放钉/预紧执行头及其送钉系统、自动锁钉执行头,以及执行头切换机构;本发明可以适应不同型号、不同外形尺寸、不同螺钉规格的装配件,考虑钉孔位置和数目的不同,自动完成待组装元器件定位夹紧、螺纹孔内精确点胶、螺钉放入并预紧、螺钉最终锁紧,点胶量精准,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参与少,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水线自动化装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点胶、送钉、预紧、锁钉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元器件的生产装配中存在大量的具有密封要求的螺钉连接处,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首先在螺纹孔内点入定量密封胶,放入螺钉,然后对螺钉进行预紧,最后对全部螺钉进行锁紧。整个过程采用人工操作,螺钉数量大,劳动强度高,且点胶量无法准确控制,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与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点胶、放钉、预紧、锁钉集成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装配流水线上,对待组装元器件定位夹紧后,自动完成螺纹孔内精确点胶、螺钉自动放入并预紧、所有螺钉逐个锁紧,点胶量精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点胶、送钉、预紧、锁钉集成装置,包括XYZ移动框架、定位夹紧组件和多功能集成执行装置;所述XYZ移动框架主要包括底座、工作台面、龙门框架以及X-Y-Z运动系统;所述定位夹紧组件包括T型槽台面、三点平面定位组块、V型块、气缸以及气缸固定座;所述多功能集成执行装置主要包括点胶执行头及其送胶系统、气动放钉/预紧执行头及其送钉系统、自动锁钉执行头,以及执行头切换机构;
所述XYZ移动框架根据产品装配流程与装配线衔接、固定,所述定位夹紧组件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XYZ移动框架的工作平台上,所述多功能集成执行装置通过螺栓连接与XYZ移动框架上Z向固定,其中送胶系统和送钉系统根据现场情况布置在XYZ移动框架的附近合理位置;
所述X-Y-Z运动系统包括由X向驱动电机和X向导轨滑块组成的X向移动组件、由Y向驱动电机和Y向导轨滑块组成的Y向移动组件以及由Z向驱动电机和Z向导轨滑块组成的Z向移动组件;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连接,二者固定不动,所述X向驱动电机、Y向驱动电机、Z向驱动电机分别通过各自法兰与龙门框架螺栓连接,所述龙门框架通过螺栓与Y向导轨滑块以及Y向螺母连接,在Y向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Y向移动;龙门框架通过螺栓与X向导轨滑块连接,在X向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X向移动;龙门框架通过螺栓与Z向导轨滑块以及Z向螺母连接,在Z向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Z向移动;
所述执行头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机构安装架、切换电机、齿轮副和切换转盘,所述执行头切换机构安装架通过螺栓与XYZ移动框架上Z向导轨滑块固定,所述切换电机、由大小齿轮组成的齿轮副、切换转盘安装在切换机构安装架上面,所述切换转盘为三角形,所述点胶执行头、气动放钉/预紧执行头以及自动锁钉执行头分别安装在切换转盘的三个角,并通过压片分别夹紧,所述执行头切换机构采用切换电机带动齿轮副,完成三个执行头之间的精确位置切换,同时,方便各执行头的快速拆换。
进一步地,所述T型槽台面和所述气缸固定座与XYZ移动框架的工作台面螺接固定,在T型槽台面上布置三点平面定位组块,并通过螺栓将三点平面定位组块与T型槽台面固定,完成装配件的平面三点定位,所述气缸通过螺栓与气缸固定座固定,V型块通过螺纹连接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气缸带动V型块运动实现装配件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执行头采用数控送胶、点胶,精确控制点胶量。
进一步地,所述放钉/预紧执行头将放钉和预紧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9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