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防漏浆装置的叠合板用阴角模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0545.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车二平;冷志辉;琚明明;白尧尧;张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G11/36;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婉君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装置 叠合 板用阴角模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防漏浆装置的叠合板用阴角模及施工方法,包括阴角模本体和橡胶防漏装置,所述阴角模本体的内角处包括沿阴角模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固件,所述阴角模本体水平部对应加固件位置开口与加固件形成卡槽,所述橡胶防漏装置嵌于卡槽内且凸出于水平部,所述阴角模本体的垂直部包括与预制竖向模板密封连接的密封构件,叠合板放置于所述阴角模本体的水平部且与橡胶防漏装置的凸出部分形成密封。叠合板的下表面挤压橡胶防漏装置使其在卡槽内产生形变并产生回弹力,进而反作用于叠合板的下表面形成密封环境。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重复周转使用,不易损坏,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叠合板与模板产生缝隙,防漏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防漏浆装置的叠合板用阴角模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引入了装配式住宅项目。装配式住宅通常为三板装配,即叠合板、楼梯板及轻质隔墙板。其中叠合楼板的施工属于其施工难点之一。
目前,叠合板的施工除了具有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之外,还存在一大质量通病,即叠合板板边与现浇构件交接处的漏浆问题。主要包括叠合板与现浇梁或现浇剪力墙形成的阴角处的漏浆及叠合板之间的现浇接缝处的漏浆。其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时,叠合板与模板搭接处有微小缝隙,导致混凝土浆料流出。经过分析该缝隙形成的原因如下:
(1)模板支设时,平整度有偏差,导致叠合板与模板搭接处有微小缝隙。
(2)叠合板翘曲,造成的叠合板与模板搭接处有微小缝隙。
(3)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引起模板支架和叠合板的震动,导致叠合板与模板搭接处产生微小缝隙。
综上所述,为防止叠合板漏浆,应首先考虑消除叠合板与模板搭接处的缝隙。由于上述生产工艺导致的偏差及混凝土的振捣均不可避免,故只能通过密封该缝隙实现防止漏浆。
目前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在模板表面沿叠合板边缘一圈粘贴泡棉胶带,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漏浆作用,但是效果不理想,且每层叠合板施工时都要将使用后的泡棉胶带清理,粘贴新的泡棉胶带,清理工作难度大,材料消耗量大,产生垃圾多,不利于环保。另外,使用这种方法,如果叠合板就位后需要进行微调,微调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泡棉胶带,且无法修复,从而影响其防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重复周转使用,不易损坏,叠合板施工效率高,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叠合板与模板产生缝隙,防漏浆效果好的带防漏浆装置的叠合板用阴角模及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防漏浆装置的叠合板用阴角模,包括阴角模本体和橡胶防漏装置,所述阴角模本体的内角处包括沿阴角模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固件,所述阴角模本体水平部对应加固件位置开口与加固件形成卡槽,所述橡胶防漏装置嵌于卡槽内且凸出于水平部,所述阴角模本体的垂直部包括与预制竖向模板密封连接的密封构件,叠合板放置于所述阴角模本体的水平部且与橡胶防漏装置的凸出部分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件为与阴角模本体一体成型的L型加固件,所述卡槽为阴角模本体与L型加固件共同形成的C型槽,所述橡胶防漏装置置于C型槽内且自槽口凸出于水平部。L型加固件位于阴角模本体内角位置,与阴角模本体的内角围成C型槽的槽体,C型槽的槽口开设于阴角模本体的水平部且优选槽口靠近边缘设置,叠合板吊装后挤压C型槽内的橡胶防漏装置,橡胶防漏装置受压变形产生回弹力进而自动贴紧叠合板下表面,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实现防漏浆的效果,当叠合板在阴角模上水平部上进行微调挪动时,仍能够保证叠合板与橡胶防漏装置的密封环境,避免叠合板准确就位过程中损坏密封环境产生缝隙造成漏浆,且叠合板通过重力挤压实现密封,阴角模本体与叠合板无连接关系,因此阴角模本体可回收重复使用,不易损坏,及经济实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0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电路及相关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会触碰跳线的光纤拆除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