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1159.3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贾利春;白璟;陆灯云;张继川;邓虎;李雷;黄崇君;李枝林;刘伟;连太炜;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22;E21B47/06;G06Q50/02;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推靠式 旋转 导向 系统 适应 钻进 地层 方法 | ||
1.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应用井段的地层横波时差、地层纵波时差和地层体积密度,采用式1计算得到钻进井段地层的动态杨氏模量Ed,建立动态杨氏模量Ed和静态杨氏模量Es之间的关系;
其中,Δts为地层横波时差,Δtp为地层纵波时差,ρ为地层体积密度,Ed为动态杨氏模量;
b、确定推靠单元的翼肋最大推靠力P,及翼肋与井壁完全接触的面积A和翼肋的最大行程Δ,计算翼肋作用在井壁接触面单位面积的应力pc;
c、利用弹性力学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翼肋作用在井壁接触面单位面积的应力pc与翼肋推靠井壁变形应变ε之间的关系式,计算井壁变形量δ;
其中,ε为翼肋推靠井壁变形应变,pc为翼肋作用在井壁接触面单位面积的应力,Es为静态杨氏模量;
d、由井壁变形量δ和翼肋的最大行程Δ之间的关系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工作状态,当Δ≥δ时,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翼肋推靠井壁后井壁变形量小于翼肋形成,判定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工作状态正常,适应所钻进地层;当Δ<δ时,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翼肋推靠井壁后,井壁变形量大于翼肋形成,判定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工作状态异常,不适应所钻进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建立动态杨氏模量Ed和静态杨氏模量Es之间的关系是指通过式2得到动态杨氏模量Ed和静态杨氏模量Es之间的关系;
Es=a·Es+b 式2
其中,Es为静态杨氏模量,a和b均为拟合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计算翼肋作用在井壁接触面单位面积的应力pc是指通过式3计算确定;
其中,pc为翼肋作用在井壁接触面单位面积的应力,P为推靠单元的翼肋最大推靠力,A为翼肋与井壁完全接触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计算井壁变形量δ是指通过式5计算确定井壁变形量δ;
δ=εR 式5
其中,δ为井壁变形量,ε为翼肋推靠井壁变形应变,R为井眼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确定推靠单元的翼肋最大推靠力P,及翼肋与井壁完全接触的面积A和翼肋的最大行程Δ是指通过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结构参数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结构参数为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的额定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定参数为推靠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定参数为最大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定参数为接触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适应钻进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静态杨氏模量Es通过对应井段地层岩石力学参数试验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11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