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固化成型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设备及收卷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6631.2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涿州市柯林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B65H23/26;B65H18/02 |
代理公司: | 安徽致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1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072750 河北省保定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固化 成型 ec 变色 生产 设备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EC电致变色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化成型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设备及收卷机构,一种便于固化成型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设备及收卷机构,包括ITO膜卷材和EC电致变色膜,所述ITO膜卷材上设有涂布单元和覆合单元,所述涂布单元与覆合单元之间设有加热箱,所述EC电致变色膜上设有收卷机构,所述覆合单元与收卷机构之间设有紫外线灯箱。本发明中,加热箱内的循环风机热偶探头和热继电器的配合控制电阻,保持加热箱内温度的恒定,使得浆料固化在ITO膜卷材上的浆料;通过覆合辊和侧覆合辊的配合将ITO膜卷材和EC电致变色膜覆合均匀,并可将覆合后的ITO膜卷材和EC电致变色膜送入紫外线灯箱的内部,经紫外灯管固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EC电致变色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化成型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设备及收卷机构。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目前,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以紫罗精类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现有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涂料堆积,使得EC电致变色膜表面凹凸不平,并不便于覆合出EC电致变色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化成型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设备及收卷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固化成型的EC电致变色膜生产设备及收卷机构,包括ITO膜卷材和EC电致变色膜,所述ITO膜卷材上设有涂布单元和覆合单元,所述涂布单元与覆合单元之间设有加热箱,所述EC电致变色膜上设有收卷机构,所述覆合单元与收卷机构之间设有紫外线灯箱,所述ITO膜卷材上还设有边压纠偏器,所述ITO膜卷材的一侧面设有定位压辊,所述ITO膜卷材的另一侧面设有开卷辊,以及与开卷辊平行设置的辊柱。
优选的,所述涂布单元包括加收槽、胶辊、狭缝给料装置、微凹辊、流平线棒和托辊,所述ITO膜卷材上还设有胶辊,以及与胶辊平行设置的微凹辊、以及与微凹辊平行设置的流平线棒,并将微凹辊和流平线棒贴紧ITO膜卷材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胶辊、微凹辊和流平线棒直径尺寸依次缩小。
优选的,所述胶辊与ITO膜卷材之间设有加收槽,所述胶辊上设有狭缝给料装置,所述狭缝给料装置内开设有缝隙。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包括电阻、循环风机热偶探头和热继电器,所述电阻、循环风机热偶探头和热继电器三者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覆合单元包括张力压辊、主覆合辊、侧覆合辊、限位压辊、托顶辊、牵引辊、滑辊和平辊,所述覆合单元内延伸入ITO膜卷材的一侧面设有张力压辊,另一侧面设有主覆合辊,以及与主覆合辊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尺寸结构相同的侧覆合辊。
优选的,所述覆合单元内延伸入EC电致变色膜的一侧面设有限位压辊、牵引辊、滑辊和平辊,以及与限位压辊对应并位于EC电致变色膜另一侧面的托顶辊。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箱内设有若干个紫外灯管,并分布在延伸入紫外线灯箱内部的ITO膜卷材两侧。
优选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平整纠偏器、平辊、调辊、收卷辊和ITO膜卷材,所述收卷机构内延伸入的EC电致变色膜上还设有平整纠偏器,所述EC电致变色膜的一侧面还设有平辊,另一侧面还设有调辊,以及与调辊平行设置的收卷辊。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涿州市柯林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未经涿州市柯林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6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