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气动耦合的无人机密集编队建模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7517.1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贞报;林前辉;赵闻;党庆庆;张超;赵鹏;刘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白文佳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气动 耦合 无人机 密集 编队 建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气动耦合的无人机密集编队建模方法及系统,根据长机的飞行状态,构建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构建在长机和僚机的气动耦合关系的影响下的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对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和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进行处理,获取长机和僚机间的相对运动学模型;对相对运动学模型进行处理,获取长机和僚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根据解耦相对运动学方程的结果,将相对运动学模型划分为不同通道;根据所划分的不同通道之间的间隔指令,构建密集编队的控制器模型;结合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相对运动学模型、相对位置关系模型和控制器模型,构建密集编队的控制模型。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提高编队飞行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考虑气动耦合的无人机密集编队建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飞行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强耦合特性等特点,并且飞行环境复杂,操控响应存在延迟等因素。无人机编队控制飞行不仅面临无人机本身控制所面临的难题,同时还要克服编队间耦合、相对位置保持、队形变换、防碰撞等问题。
充分利用无人机编队间的空气动力学关系,应用良好的控制方法,保持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特性是设计的关键。
在考虑无人机松散编队飞行时,编队间的气动耦合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随着各国航空体系日渐完善、任务环境越来越复杂,松散编队飞行已经很难满足任务需求。因此,无人机紧密编队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进行紧密编队研究时,需要考虑长机尾流对僚机的耦合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考虑气动耦合的无人机密集编队建模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考虑气动耦合的无人机密集编队建模方法,包括:
根据长机的飞行状态,构建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
构建在长机和僚机的气动耦合关系的影响下的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
对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和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进行处理,获取长机和僚机间的相对运动学模型;
对相对运动学模型进行处理,获取长机和僚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根据解耦相对运动学方程的结果,将相对运动学模型划分为不同通道;
根据所划分的不同通道之间的间隔指令,构建密集编队的控制器模型;
结合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相对运动学模型、相对位置关系模型和控制器模型,构建密集编队的控制模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长机的飞行状态包括速度、航向和高度。
构建长机自动驾驶仪模型具体为:
其中,v、ψ、h分别表示飞机的速度、航向和高度;下标c表示编队控制指令,τv为速度时间常数,τψ为航向时间常数,τh为高度时间常数。
长机和僚机的气动耦合关系为长机对僚机的上洗流引起的上洗力;上洗力引起僚机迎角的变化,导致升力、阻力向量的旋转和大小改变;根据耦合因素产生的根源,对涡流影响简化计算,其影响表示为僚机升力L、阻力D、侧力Y的改变;
其中,为动压;S为机翼面积,C为升力系数。
僚机自动驾驶仪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7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