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aPB纳米颗粒在制备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278502.7 申请日: 2021-10-30
公开(公告)号: CN113876718A 公开(公告)日: 2022-01-04
发明(设计)人: 谷平;汤志敏;陈雨;霍敏锋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9/16 分类号: A61K9/16;A61K47/32;A61K33/26;A61P27/02;A61P9/10
代理公司: 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2 代理人: 施建婷
地址: 20001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capb 纳米 颗粒 制备 视网膜 退行 性疾病 治疗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钙取代的普鲁士蓝类似物(CaPB)纳米颗粒在制备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该纳米颗粒的内核为钙离子均匀掺杂的普鲁士蓝骨架结构,表面修饰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可由铁氰根离子、钙离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自组装而成。该纳米颗粒可以进入细胞,并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方法选择性地结合细胞内铁,从而防止由亚铁离子作为氧化应激来源导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相关疾病的发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氧化应激介导的视网膜细胞损伤疾病治疗的替代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尤其涉及一种钙取代的铁结合普鲁士蓝类似物纳米颗粒在制备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在视网膜富氧微环境中为光感受器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存提供支持,其主要通过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包括经上皮转运液体和营养物质,构成外部血-视网膜屏障,吞噬光感受器外节碎片等。因此,RPE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眼疾,并伴有不同程度视力损害甚至失明,其中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最为受累疾病之一。目前,全球45岁及以上人群中AMD的患病率约为8.7%。AMD分为非新生血管性和新生血管性两大类型。目前抗血管治疗对于新生血管性AMD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而对于非新生血管性AMD几乎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策略,因此研发AMD患者的治疗药物是迫切需要的。

在AMD的发展过程中,明确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在代谢活跃的RPE中,有害的氧化应激是导致RPE易损性增加和随后的光感受器细胞退化的主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央视力损害或失明。研究表明亚铁离子作为氧化应激的典型来源之一广泛参与了AMD的发生发展。与同龄人的健康黄斑相比,在AMD的病变黄斑中,除Bruch膜外,RPE细胞中总铁水平更高,在干性AMD的房水中检测到铁浓度增加2倍以上;此外,眼内出血释放的过量铁可诱发视网膜炎症和不饱和磷脂的过氧化作用,这些研究表明,在AMD进展过程中,铁毒性和氧化应激与RPE死亡密切相关,提示高效的铁还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策略来防治这类疾病。文献报道去铁胺(DFO)是一种典型的铁螯合剂,但在人体静脉注射后,其在血浆清除的半衰期约5-10分钟。此外,DFO主要积聚在溶酶体中,仅通过螯合溶酶体铁来保护细胞。然而,RPE中的铁超载也涉及线粒体铁稳态的破坏,表明DFO在减轻铁超载和氧化应激诱导的RPE损伤方面的作用有限。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长效抑制氧化应激,从而防护视网膜细胞的药物。

Fe与[Fe(CN)6]4-反应,生成深蓝色的沉淀,被称为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即亚铁氰化铁;而Fe与[Fe(CN)6]3-的反应,生成深蓝色的沉淀被称为滕氏蓝(Turnbull'sblue),即铁氰化亚铁。两种产物表现出相似的颜色(蓝色),且含有完全相同的化学元素和化学式络合结构。普鲁士蓝具有立方结构,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不溶于水,溶于酸、碱。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普鲁士蓝的结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该药物包括一种钙取代的普鲁士蓝类似物(CaPB)纳米颗粒,其内核为钙离子均匀掺杂的普鲁士蓝骨架结构,表面修饰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进一步,所述CaPB纳米颗粒由铁氰根离子、钙离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自组装而成;其自组装形式如图1所示,CaPB内核的骨架结构如图2所示,其分子式为KCa[FeIII(CN)6]。

进一步,所述纳米颗粒的直径为20-50nm,优选为30-40nm。

优选地,PVP的重均分子量Mw为9500-10500。

优选地,所述CaPB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得:在强酸性环境下,将铁氰化钾滴加入含钙离子的PVP溶液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8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