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8674.4 | 申请日: | 202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籁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1 | 分类号: | H02J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提高 补偿 效果 并联 谐波 电流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包括七倍频放大器、PLL锁相环和正余弦信号发生器,所述七倍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PLL锁相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L锁相环的输出端与正余弦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补偿脚设置器设置谐波的ip‑iq反变换下划分的不同的补偿脚Δθn,通过设定补偿时间增加了补偿角来解决延时问题,采用ip‑iq检测算法和基于空间矢量滞环的并联型的第一低通滤波器LPF7和第二低通滤波器LPF8对电流进行控制,有效地抑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改善电能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电网负载不平衡和系统电压发生畸变等情况,采用传统检测算法易产生延迟等问题。阐述了ip-iq谐波检测算法的原理,针对传统ip-iq谐波检测算法延时性问题,采用传统检测算法的补偿前A相负载电流如图4所示,采用传统检测算法的补偿前A相频谱分析图如图5所示,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通过增加了补偿角解决了延时问题,有效地抑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改善电能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包括七倍频放大器、PLL锁相环和正余弦信号发生器,所述七倍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PLL锁相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L锁相环的输出端与正余弦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正余弦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变换矩阵C7wt,变换矩阵C7wt的信号输入端接有变换矩阵C-32,变换矩阵C-32的输入端接电流信号ia、电流ib以及电流ic输入;所述变换矩阵C7wt的ip7信号端接到第一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入端,变换矩阵C7wt的iq7信号端接到第二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入端,第一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出端接到变换矩阵C-1的输入端,第二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出端接到开关K的输入端,开关K的输出端接到变换矩阵C-1的信号输入端,变换矩阵C-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变换矩阵C-23的信号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变换矩阵C7wt的信号输入端和变换矩阵C-1的信号输入端接有补偿脚设置器。
优选地,所述补偿脚设置器设置谐波的ip-iq反变换下划分的不同的补偿脚Δθn,并设定补偿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LPF与第二低通滤波器LPF的型号相同。
优选地,所述变换矩阵C-23的输出i7at信号、i7bt信号以及i7ct信号,变换矩阵C-32的输入电流ia接到i7at信号端,变换矩阵C-32的输入电流ib接到i7bt信号端,变换矩阵C-32的输入电流ic接到i7ct信号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提高补偿效果的并联型谐波电流控制方法,引入补偿脚设置器,补偿脚设置器设置谐波的ip-iq反变换下划分的不同的补偿脚Δθn,通过设定补偿时间增加了补偿角来解决延时问题,采用ip-iq检测算法和基于空间矢量滞环的并联型的第一低通滤波器LPF7和第二低通滤波器LPF8对电流进行控制,有效地抑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改善电能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谐波检测算法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空间矢量滞环控制补偿后A相电网电流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空间矢量滞环控制补偿后A相频谱分析图;
图4为传统的补偿前A相负载电流图;
图5为传统的补偿前A相频谱分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籁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费籁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8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