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烯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9093.2 | 申请日: | 202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1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彤;郭宏山;李宝忠;马和旭;谭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F28D7/10;C02F101/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废碱液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乙烯废碱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将除油后的乙烯废碱液输送至活性炭吸附单元,经吸附处理后送入换热单元的第一换热器,经换热后输送至湿式氧化单元,在使废碱液保持液相的压力条件下与含氧气体接触进行湿式氧化反应,反应后废碱液送入换热单元的第二换热器,经换热后废碱液进入气液分离单元,产生的气相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其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使用同一换热介质,该介质在第一换热器中作为热媒,在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冷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废碱液是乙烯裂解气碱精制过程产生的含有硫化物和COD的废碱液,其中COD浓度为6000-100000mg/L,S2-浓度为2000-50000mg/L,石油类为600-1600mg/L,其中含有易发生热聚合的双烯烃类物质,所述的双烯烃类物质为丁二烯、异戊二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单元主要包括装填活性碳的吸附罐,活性炭选用木质活性炭、果壳活性炭或煤质活性炭等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炭颗粒为7-18目,投加量为1000-5000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再生采用气液分离后产生的气体,利用气体余热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废碱液经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温度为100-190℃,优选为120-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式氧化单元采用的湿式氧化反应器是套筒式内循环反应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式氧化单元中,反应温度为150-230℃,优选170-210℃,反应压力为2.0-5.0MPa,优选3.0-4.5MPa,反应时间为0.5-3.0h,优选1.0-2.0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湿式氧化单元通入的含氧气体可以是空气、氧气中的至少一种,通气量是废碱液中COD完全氧化所需气量的100%-300%,优选为110%-2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废碱液中COD浓度较低时,导致氧化反应放热不足,向反应器内通入过热蒸汽补充热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湿式氧化反单元处理后物料进入第二换热器,控制换热后废碱液的温度为110-17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使用同一换热介质,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设换热介质储罐,换热介质进入换热介质储罐,输送至第二换热器中,与湿式氧化反应器出口物料换热后返回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中与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的废碱液进行换热,之后返回换热介质储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换热器采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或U形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新鲜水、循环水、除盐水、除氧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除氧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废碱液输送至气液分离单元进行减压分离,减压至0.2-0.5MPa后,分离后的气相温度为100-160℃,输送至活性炭吸附单元用于活性炭再生。
1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乙烯废碱液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除油单元、活性碳吸附单元、换热单元、湿式氧化单元、气液分离单元,其中除油单元用于除去废碱液中的浮油,活性碳吸附单元主要包括装填活性碳的吸附罐,用于将除油后乙烯废碱液中部分易聚合有机物去除;换热单元主要包括第一换热器、换热介质储罐和第二换热器,用于湿式氧化单元排放物料、换热工作介质及进料废碱液之间进行换热;湿式氧化单元主要包括湿式氧化反应器,用于脱除乙烯废碱液中硫化物和部分有机物,氧化后物料进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物料经减压分离后进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后气相输送至活性炭吸附单元用于活性炭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90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介质
- 下一篇:一种大孔氧化铝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