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9415.3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8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单坤;郑楠;王兴超;张亚双;王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31/112;B24B41/06;B24B31/06;B24B49/16;G06F30/17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排气 圆弧 形状 精度 成型 方法 | ||
1.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叶片加工模型分为叶盆、叶背、进气边圆弧、排气边圆弧四个区域,之后将进排气边相对位置-弦长拉伸40-80μm进行叶片磨抛模型重构,生成新的加工模型;
步骤二:使用叶片理论模型做为驱动体,新的加工模型作为尺寸控制,通过驱动体与加工模型分离技术实现弦长精细调节,并利用加工编程软件实现叶片加工程序的生成;
步骤三:通过夹具对零件进行装夹,使用磁流变辅助夹具对零件进行辅助支撑,在机加机床上进行叶片加工,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
步骤四:使用抛光编程软件重新生成数控抛光程序,在抛光机床上使用不同的抛光工具及抛光参数对叶盆、叶背、进气边圆弧、排气边圆弧四个区域进行抛光;
步骤五:最后通过振动光饰设备使用不同的振动光饰磨料、磨液及工艺参数,实现进排气边弦长40-80μm余量的去除,并使用测量机进行测量,最终实现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装夹的方式为两端固定夹持,一端固定夹持一端辅助支撑,一端固定夹持一端自由,装夹时采用三种方式中的一种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磁流变辅助夹具包括永磁辅助夹具、电磁辅助夹具;其永磁辅助夹具磁力控制方式包括磁力表座及磁夹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机加机床包括数控铣床、数控磨床和阵列磨抛机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抛光参数需根据原有抛光经验及加工数据进行选取,或根据抛光软件推荐参数进行选取,保证各区域抛光中材料去除基本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抛光机床包括力控抛光机床和点位控抛光机床;
所述力控抛光机床为主动力反馈控制或被动力反馈控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主动力反馈控制为通过力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抛光力的实时反馈控制;
被动力反馈控制为通过弹簧或气动阀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压力控制;
其力控制初始判断精度≤50N,力控制灵敏度应≤5N;
所述点位控抛光机床在生成抛光程序时,保证抛光工具与工件间预压量,既抛光轮的弹性变形量大于0.1mm并且小于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进气边圆弧、排气边圆弧所用抛光工具为橡胶基体抛光轮、布基砂带、尼龙基砂带、尼龙抛光轮;
对于叶盆、叶背型面区域所用抛光工具为橡胶基体抛光轮、布基砂带、毛刷、陶瓷纤维刷、百叶轮、尼龙基砂带、尼龙抛光轮、布抛光轮、麻抛光轮、往复挫、布线抛光轮和羊毛抛光轮;
抛光工具的磨料粒度使用顺序为磨料目数逐步由小变大,逐步使用120#、180#、240#、360#、480#、600#、800#、1000#、1500#、2000#、3000#;采用磨料粒度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合进行抛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振动光饰设备包括有岛式振动光饰设备、无岛式振动光饰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振动光饰磨料包括正三棱柱陶瓷磨料、斜三棱柱陶瓷磨料、正圆柱陶瓷磨料、斜圆柱陶瓷磨料、斜截圆柱陶瓷磨料、椭圆形陶瓷磨料、正四面体陶瓷磨料和球形陶瓷磨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进排气边圆弧高形状精度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测量机为三坐标测量机、白光测量机、蓝光测量机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94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