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0463.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7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张宏伟;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B08B9/032;C04B2/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烧结 混合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包括与混合机连接的喷淋降尘风管,所述喷淋降尘风管与除尘塔连接,所述喷淋降尘风管内部设有高压喷嘴,所述高压喷嘴通过第一循环水管与工艺净水管连接;所述除尘塔从下到上设有循环水池、搅拌器、烟气均流段、内部风管、第一级锥形喷嘴、第一级喷淋管、第二级锥形喷嘴、第二级喷淋管、第三级锥形喷嘴、第三级喷淋管、静电除尘器、清灰喷淋管、清灰喷嘴、折板式除雾器和变径管,所述变径管通过轴流风机与烟囱连接。本发明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占地面积小、不易堵塞、除尘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生产过程包括原料、燃料、溶剂和水在烧结混合机中进行的混合工序。为了保证制粒效果,烧结在原料配料阶段一般会采用生石灰消化工艺,即烧结在原料配料阶段一般会添加生石灰即氧化钙(CaO),然后再加入水,使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化学反应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此工艺可强化烧结过程,并能提高料温,减少烧结过程的过湿现象;消石灰表面呈胶体状态,吸水性强,黏结力大,可以改善烧结混合料的成球性。
生石灰消化产生的热量将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向外扩散的同时将会带有大量的粉尘,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粉尘特点是:高湿度、高浓度、粉尘轻、颗粒细,此部分含尘气体为饱和状态,水蒸汽在管道中将冷凝成水,水与粉尘的混合物呈胶体状态,黏结力大,容易堵塞除尘管道和对除尘设备造成粘附,影响除尘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在很短的时间能就能使整个除尘系统瘫痪,造成含尘气体外溢,空气中也弥漫着石灰粉尘,对人的呼吸道造成强烈刺激,长期以往周边场地都被白色的石灰粉尘覆盖。
现有的除尘设备主要为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废气初始粉尘浓度较高,且除尘效率有限,难以满足现有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要求(10mg/Nm3),更别提5mg/Nm3的排放指标了;(2)高黏粉尘容易堵塞除尘管道和除尘设备,且难以清理。(3)设备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不易堵塞、除尘效率高的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包括与混合机连接的喷淋降尘风管,所述喷淋降尘风管与除尘塔连接,所述喷淋降尘风管内部设有高压喷嘴,所述高压喷嘴通过第一循环水管与工艺净水管连接;
所述除尘塔从下到上设有循环水池、搅拌器、烟气均流段、内部风管、第一级锥形喷嘴、第一级喷淋管、第二级锥形喷嘴、第二级喷淋管、第三级锥形喷嘴、第三级喷淋管、静电除尘器、清灰喷淋管、清灰喷嘴、折板式除雾器和变径管,所述变径管通过轴流风机与烟囱连接;
所述搅拌器设置在循环水池内部,所述内部风管与喷淋降尘风管连接,所述内部风管位于循环水池上方,所述第一级锥形喷嘴与第一级喷淋管连接,所述第二级锥形喷嘴与第二级喷淋管连接,所述第三级锥形喷嘴与第三级喷淋管连接,所述清灰喷嘴与清灰喷淋管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除尘塔顶部设有支架,所述轴流风机和烟囱固定在支架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轴流风机的两端分别设有风机入口软连接和风机出口软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循环水池的下部通过污水泵和污水管接入混合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循环水池的上部通过循环水泵和第二循环水管与所述第一级喷淋管和第二级喷淋管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级喷淋管和清灰喷淋管与工艺净水管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喷淋降尘风管的坡度为5%。
实施本发明的一体化烧结混合机除尘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0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