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1046.1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丹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H02G1/14;H01B15/00;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端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包括主机体,主机体内设有圆形的转动腔,转动腔内转动设有圆环形的工作板,工作板内设有左右贯穿连通的工作腔,工作腔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设有对称的固定板,固定板内设有切割组件,本发明通过上下两侧的输入转轮相互靠近,进而将输入的线缆两端稳定的夹持,进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大小的直径,同时本发明在将线缆以及金属芯分离后,通过两侧弹射刀片间歇的向外弹射,并通过两侧的弹射刀片快速移动对进入至输出腔内的电缆外壳进行稳定的切割,进而实现电缆外壳的等距切割,同时可通过在不改变线缆的输入的速度下,改变弹射刀片的弹射间歇间隔,进而实现对电缆外壳不同长度的等距切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剥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地施工进行电线电缆铺设时,需要将线缆线束的端头进行剥线处理,方便后续的连接使用,而对于废旧电缆回收处理中,需要对电缆的外壳剥离后,收集内部可回收的电线金属芯,而一般的剥线工具其能达到的剥线距离有限,且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剥线,若操作不当会将电缆内部的金属芯损坏扭曲,且一般的线缆线束剥线仪器,对于后续的金属内芯收集效果不佳,任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回收,且对于线缆的表皮外壳的切割效果不佳,不能做到等距离的切割,从而影响后续的收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线缆线束端头剥线系统,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圆形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转动设有圆环形的工作板,所述工作板内设有左右贯穿连通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设有对称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设有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能对线缆表皮进行切割,所述工作板内设有椭圆弧形且口向后的啮合腔,所述啮合腔内固定设有圆弧形的弧形齿条,所述转动腔右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右的输入腔,所述输入腔内壁右侧固定设有圆环形的加热环,所述输入腔内转动设有上下两侧对称的输入转轮,所述转动腔左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左的输出腔,所述输出腔内前后两壁之间转动设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外圆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转筒,所述输出腔上下两壁左侧连通设有对称的弹射腔,所述弹射腔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弹射刀片,上下两侧的所述弹射刀片靠近所述输出腔一侧端面呈尖状,所述弹射刀片用于切割线缆外壳,所述输出腔后壁内固定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弹射刀片的移动切割的时间间隔,所述主机体上端面上方设有能自由移动的移动圆环,所述移动圆环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拉绳,所述输出腔、所述收集转筒、所述输入转轮和所述工作板的具体设置是本申请解决的其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啮合腔内前侧下方转动设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所述啮合腔右壁前侧连通设有连接槽,所述动力齿轮后端面轴心固定连接有动力轴,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内固定设有固定电机,所述动力轴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固定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内垂直转动设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与所述移动滑块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内且开口向外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设有能移动的伸缩连杆,所述伸缩连杆具有磁性,所述伸缩连杆一侧端面与所述伸缩腔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腔一侧壁固定设有电磁铁,所述伸缩连杆一侧端面向外延伸至并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
优选地,所述收集转筒外圆面设有开口向外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呈圆弧形,所述夹持槽内两壁之间转动设有夹持轴,所述夹持轴外圆面固定连接有能翻转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呈弧形,所述夹持槽后壁连通设有复位槽,所述夹持轴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固定连接有复位扭簧,所述输出腔后壁内固定设有供能电机,所述支撑转轴后端动动力连接于所述供能电机。
优选地,所述弹射刀片远离所述输出腔一侧端面与所述弹射腔一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弹射刀片远离所述输出腔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弹射拉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丹,未经郑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1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