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记忆缓冲3D弹性体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1141.1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成;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贝嘉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12 | 分类号: | A47C27/12;C08L67/04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更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8 | 代理人: | 朱云华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记忆 缓冲 弹性体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复合记忆缓冲3D弹性体材料,包括表面编织层和内弹性层;所述表面编织层设置有至少两层,所述内弹性层设置有相邻表面编织层中间,所述内弹性层包括若干纵向设置的弹性条。在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回弹力;而现有技术中,记忆棉的回弹力和记忆棉自身结构是有关的,记忆棉结构越致密则回弹力越好,但是越致密,则透气性越差,而本申请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先作用在表面编织层上,再作用在内弹性层上的每一根弹性条上,积攒的作用力是这两部分的结合,所以每一个点位处的回弹力都不同,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记忆回弹过程中,使用者的感受更舒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记忆缓冲3D弹性体材料。
背景技术
记忆缓冲,又称慢回弹技术,是指一些具有慢变形的能力,外力使其变形后,会缓慢地回复原先形状的聚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显著的黏弹特性,体现很柔软的材料特性,并有很强的冲击能吸收能力,其中一种是是人们常说的记忆绵(Memory Foam),是一种具有开放式单元结构(Open-cell)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这种材料分子对温度很敏感,所以又称为温感记忆绵,即材料具有一种兼具黏性和弹性的特性,吸收冲击动能,并能反复使用且不至于永久变形。
这种材料的(Open-Cell)分子在受到外力压迫时会发生“流动”(Flow)而移位变形,并以贴合施压物的接触面轮廓,并受分子间范德华力限制而反弹力弱,从而将压力均匀分散至整个接触面,当压力消除时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所以这种材料最初时也被称为“Slow Spring Back Foam”(即慢回弹泡绵)。NASA的Ames Research Centre将这种材料全面应用于其新的飞机座椅设计,不但能在意外事故时对乘坐人员提供良好的冲击力保护,而且可以改善增加乘坐人员长时间飞行中的舒适性体验。
记忆绵材料的优异性能表现,均源于其材料特殊的黏弹特性,即材料在受到压力冲击时,既发生了满足胡克定律的弹性形变(蓄能性形变),也同时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耗能性形变),也就是说,记忆绵的变形是这两种变形的有机组合。塑性变形会消耗掉大部分(特别的配方下,可以吸收90%以上)的冲击能,而弹性变形部分所蓄积的部分能量,能在外力撤除后让记忆绵材料慢慢恢复到受压前的形状(之所以需要慢慢的恢复,是因为弹性变形存积的那部分能量,需要将移位的部分分子拉回原位)。
但是记忆棉材料也因其透气性较差,因此在夏季或梅雨季时,使用这种记忆棉材质的产品则体验感较差,例如这种记忆棉材料制成的床垫,夏季使用时则会感觉到闷热,另外长期贴身使用,还容易使螨虫等皮屑细菌堆积在其中,久之造成皮肤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记忆缓冲3D弹性体材料。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记忆缓冲3D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编织层和内弹性层;所述表面编织层设置有至少两层,所述内弹性层设置有相邻表面编织层中间,所述内弹性层包括若干纵向设置的弹性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条设置有若干但每一根又是单独设置,因此不管是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因为弹性条自身性质的原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回弹力,从而使整体结构具有记忆回弹的效果;另外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先作用在表面编织层上,再作用在内弹性层上的每一根弹性条上,积攒的作用力是这两部分的结合,所以每一个点位处的回弹力都不同,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记忆回弹过程中,使用者的感受更舒服。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条为嵌段聚氨酯胶状接枝共聚物,所述嵌段聚氨酯胶状接枝共聚物包括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第三聚合物和助剂,所述第一聚合物包括聚氨酯橡胶,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乙烯-醋酸乙烯、三元乙丙橡胶、α-聚烯烃嵌段共聚物,所述第三聚合物包括胶体二氧化硅、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酯和蜂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贝嘉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贝嘉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11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