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分流SD-WAN高性能隧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2787.1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5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派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9/25 | 分类号: | H04L49/25;H04L41/0895;H04L45/74;H04L47/24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接入 信号 分流 sd wan 性能 隧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分流SD‑WAN高性能隧道的方法,用户接入SD‑WAN相关的无线信号;用户数据报文经无线接口达到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口驱动收到报文后进入网桥转发规则,在进行端口转发规则匹配之前,根据信号分流规则进行用户接入信号判断,决定用户报文直接进行端口转发,还是进行转发跳跃;若报文匹配中信号跳跃规则,将进入路由匹配流程;匹配中路由的报文,经过NAT后,转发至隧道虚拟接口,进行隧道封装;封装后的报文,直接经过端口转发进行发出;本发明既可以让SD‑WAN隧道应用部署在网桥模式的无线加入点上,用户报文只经过协议栈一次转发即可完成封装、解封装,无需进行用户态、内核态的转换,更无需进行内存拷贝操作,从而拥有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D-WAN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分流SD-WAN高性能隧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SD-WAN是软件定义广域网的缩写,指利用智能动态路由、数据优化、TCP加速、QOS、隧道连接方式等软件技术与传统网络资源进行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性能,核心是让用户可以自行对广域网带宽以及业务进行智能管理。关键技术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集中管理控制中心、SD-WAN传输隧道、业务应用优化。其中,SD-WAN隧道传输性能对SD-WAN网络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是集成网络数据转发并提供无线网络覆盖的设备,主要分为网关模式、网桥模式。由于网关模式下网络数据从局域网LAN经过地址转换NAT后转发向广域网WAN,应用中改变了现有网络结构,改变现网中用户网络标识,无法无缝融入。桥模式等同于集线器Hub,无需改变现有网络结构,用户标识,可以无缝融入现有网络。
无线接入点在使用SD-WAN技术时,需要使无线接入点运行在网关路由模式。
在应用中,SD-WAN隧道只能以网关型设备模式运行,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无法在不改变当前网络拓扑结构的情况下无缝融入到当前网络中;2、常用隧道无法满足在无线接入点运行下的高性能高稳定性要求;3、在分流方式采用网段的方法,同等于划分多个无线局域网,使用门槛、网络规划复杂度高。根据OSI网络模型,无线接入点网桥模式采用端口转发(即MAC转发)进行网络报文交换,用户数据包报文不经过三层路由过程,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现有SD-WAN网络中,而一旦使用网关模式,等同于在原有网络之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局域网,改变现有网络结构。基于网段进行用户数据分流时,等同于多个局域网在工作,更是进一步增加网络结构、网络规划的复杂度。
现有隧道实现隧道封装,一份用户数据需要在协议栈转发框架中转发多次,同时,报文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存在多次传递,带来切换以及内存拷贝的时间开销,降低隧道性能
所以,一种提升无线接入点SD-WAN隧道的性能,降低无线接入点SD-WAN应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降低用户使用的复杂度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分流SD-WAN高性能隧道的方法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OSI网络模型,无线接入点网桥模式采用端口转发(即MAC转发)进行网络报文交换,用户数据包报文不经过三层路由过程,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现有SD-WAN网络中,而一旦使用网关模式,等同于在原有网络之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局域网,改变现有网络结构。基于网段进行用户数据分流时,等同于多个局域网在工作,更是进一步增加网络结构、网络规划的复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分流SD-WAN高性能隧道的方法,所述信号分流SD-WAN高性能隧道的方法如下所示:
步骤1:用户接入SD-WAN相关的无线信号;
步骤2、用户数据报文经无线接口达到无线接入点;
步骤3、无线接口驱动收到报文后进入网桥转发规则,在进行端口转发规则匹配之前,根据信号分流规则进行用户接入信号判断,决定用户报文直接进行端口转发,还是进行转发跳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派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派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2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