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装阀及灌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5034.6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5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何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麟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B67C3/28;B67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装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装阀及灌装工艺;灌装阀,包括:压盖,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底部相连通的灌装管及排气管,所述压盖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板,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所述转板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转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灌装管、排气管对应的进液孔、排气孔;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其下压或复位的伸缩部件,所述弹性连接部具有用于检查下压到位的检测部件。本发明中,通过驱动部件驱动转板转动,使排气孔与排气管相对应或相偏离,能够接通或截止排气管,能够在灌装进行一段时间后,灌装瓶内部处于正压状态时接通排气管进行排气,避免污染液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装阀及灌装工艺。
背景技术
在向瓶子内部灌装液体的过程中,液体逐渐进入瓶子内部,瓶子内部的空余空间逐渐缩小,瓶内的空气需要排出。传统的方法是将瓶内的空气直接排出到大气中,这样瓶子中的液体容易被大气中的细菌污染。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712275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灌装阀及其灌装工艺,腔体具有排气口,排气口处于常闭状态,使得腔体与外界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只有在灌装时才将排气口打开,排气口的打开是依靠与第一阀杆和堵块的机械联动,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自身带有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配合的齿,结构紧凑,在堵块触碰行程开关后,才执行第二阀杆的提升动作,能有效降低阀杆误动作的风险。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第一齿轮驱动阀杆上升后,通过L形突块顶起堵块,将排气口开启,然后在驱动第二阀杆上升开始灌装,第二阀杆在上升的过程中内部空间增加,使得内部压力略小于外部的压力,由于此时排气口处于开启状态,仍会将大气中携带污染物的空气吸入腔体内部,在灌装过程中污染液体。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在灌装过程中保持内部正压状态,避免污染液体的灌装阀及灌装工艺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灌装过程中保持内部正压状态,避免污染液体的灌装阀及灌装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灌装阀,包括:压盖,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底部相连通的灌装管及排气管,所述压盖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板,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所述转板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转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灌装管、排气管对应的进液孔、排气孔;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其下压或复位的伸缩部件,所述弹性连接部具有用于检查下压到位的检测部件。
所述弹性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连接的下支板,所述下支板的顶部弹性支撑有上支板,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支板的底部,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端与所述下支板对应。
所述下支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端相对应的弹性触发头。
所述弹性触发头为橡胶材质制成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弹性触发头粘接固定在所述下支板的顶部。
所述下支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四根导杆,所述上支板与所述导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的所述导杆外侧装配有弹簧,所述导杆位于所述上支板上方的一端设置有堵头。
所述检测部件为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通过开关支架固定在所述上支板的底部。
所述压盖的底部设置有挡沿,所述挡沿与所述压盖为一体结构。
所述压盖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垫圈。
所述驱动部件为舵机,所述伸缩部件为气缸。
灌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灌装阀;
S2,将灌装瓶置于压盖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麟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麟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