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C21 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5787.7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莉;张言周;洪键;刘方方;华舒恬;金一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33/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赵艳 |
地址: | 224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base sub 21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C21甾体苷的根瘤农杆菌F‑45及其应用。本发明内生放线菌从江苏省滨海县果老首乌种植基地的滨海白首乌植株中筛得,利用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菌株,编号并保存菌种,所用的亲本菌株经理化性状分析、16SrDNA引物扩增及序列测定及分析,鉴定结果为根瘤农杆菌F‑45。该根瘤农杆菌F‑45(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F‑45)于2021年09月13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166,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昌区珞珈武汉大学保藏中心,邮编为:430072。本发明根瘤农杆菌F‑45生长周期短、易代谢控制、易菌种选育和大规模发酵工业化生产,可作为产C21甾体类化合物的优势菌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代谢合成C21甾体类化合物的根瘤农杆菌F-45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从已经被证实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中分离筛选出有效、安全的抗癌新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白首乌中C21甾体类化合物是目前主要的抗癌活性成分之一,也是具有潜力的抗癌药物来源。但因资源有限、植物体含量低等限制,探究其新的生物合成途径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具有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生长周期短、易代谢控制、易菌种选育和大规模发酵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因此,在合成C21甾类化合物的白首乌内生菌中,放线菌研究最具前景。
目前,可代谢C21甾类化合物的放线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杆菌、烟曲霉菌、假单胞杆菌、灰色链霉菌等,其代谢机制为以C21甾体为底物,微生物相关代谢酶对底物某一化学位置进行特定的生物催化反应所获得的特定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瘤农杆菌F-45及其在高效代谢合成抗癌药物C21甾体类化合物中的应用,旨在解决现有从植物中提取抗癌药物所存在的资源有限、植物体含量低等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根瘤农杆菌F-45,该根瘤农杆菌F-45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于2021年09月13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166,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昌区珞珈武汉大学保藏中心,邮编为:430072。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根瘤农杆菌F-45在制备抗癌药物C21甾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根瘤农杆菌F-45代谢合成C21甾体类化合物的关键酶。
优选地,所述关键酶包括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R)和鲨烯合酶(SQS)。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根瘤农杆菌F-45及其在高效代谢合成抗癌药物C21甾体类化合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内生放线菌从江苏省滨海县果老首乌种植基地的滨海白首乌植株中筛得,利用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菌株,编号并保存菌种,所用的亲本菌株经理化性状分析、16S rDNA引物扩增及序列测定及分析,鉴定结果为根瘤农杆菌F-45,该根瘤农杆菌F-45(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F-45)于2021年09月13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166,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昌区珞珈武汉大学保藏中心,邮编为:430072。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采用酶学分析、基因分析、代谢途径分析等手段揭示根瘤农杆菌F-45具有C21甾体类化合物的合成能力,这为C21甾体类化合物大规模高产制备提供新途径。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师范学院,未经盐城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