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偏钛酸二次团聚体粒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87701.4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7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孙蔷;逯博;路瑞芳;刘婵;吴健春;刘慧;胡贤忠;程晓哲;杨芳;王小慧;阎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3/00 | 分类号: | C01G23/00;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0057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偏钛酸 二次 团聚 粒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偏钛酸二次团聚体粒度的方法,针对外加晶种水解工序,在钛液水解过程的熟化过程中加入絮凝剂,所述絮凝剂的质量与TiO2的质量比为0.5:100~5:100。本发明通过在钛液水解过程中加入絮凝剂调变一次粒子表面电荷,进而调控偏钛酸二次粒子粒径的方法,所得偏钛酸二次粒子,不影响过滤时间,在锅壁底部不结料,且提高了水解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钛白粉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控偏钛酸二次粒子粒径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钛(TiO2),俗称钛白粉,是继合成氨、磷酸之后的第三大无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油墨、化纤、橡胶、催化剂、化妆品等领域。工业上生产钛白粉的方法主要是硫酸法和氯化法,然而由于技术、设备和原料等问题,我国主要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是以钛铁矿或酸溶性钛渣等为原料,经硫酸分解、水浸后得到硫酸氧钛溶液(以下简称钛液),然后通过水解的湿法冶金过程制备偏钛酸(水合二氧化钛),过滤洗涤后经煅烧及后处理得到钛白粉。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工艺过程中水解是核心工序,包括结晶中心的形成、晶核的成长、偏钛酸开始析出并凝聚沉淀与沉淀物组成改变三个阶段。钛液中主要是Ti4+与6个水分子形成配合离子[Ti(H2O)6]4+,钛液水解是配合水分子的共价键断裂脱H+形成[Ti(H2O)5OH]3+配离子的过程。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Ti(H2O)5OH]3+配离子中的-OH进一步脱去H+使分子间以更稳定的“氧桥”相互交联形成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继续脱H+交联而形成链状或网状胶粒结构。随着水解进一步进行,胶粒聚合尺寸增大,当聚合尺寸达到一定尺寸时,胶体状态被打破,生成白色沉淀,即偏钛酸二次粒子。钛液水解产物是由初级聚集粒子凝聚成的二次偏钛酸粒子,二次粒子的粒径尺寸直接决定水解产物的过滤与洗涤速度。得到的水解偏钛酸二次粒子过小,水解偏钛酸难于过滤水洗,水洗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水洗效率;得到的水解偏钛酸二次粒子过大(偏粗),物料易在锅壁底部结料,难以清理干净,且偏钛酸水洗速度太快,物料内的铁等杂质难洗净。可见调控二次粒子的大小直接影响钛白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偏钛酸二次团聚体粒度的方法,在钛液水解过程的熟化过程中加入絮凝剂调变一次粒子的表面电荷,进而调变偏钛酸二次粒子粒径。钛液水解熟化过程主要是一次粒子生成,因此絮凝剂的加入时间在熟化开始至结束中间任一时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偏钛酸二次团聚体粒度的方法,针对外加晶种水解工序,在钛液水解过程的熟化过程中加入絮凝剂,所述絮凝剂的质量与TiO2(水解晶种钛液和待水解钛液中的Ti4+按TiO2计)的质量比为0.5:100~5:100。
所述絮凝剂包括铝系无机絮凝剂或羧酸类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为硫酸铝或明矾,这样所使用的无机絮凝剂还可以作为后续煅烧过程的盐处理剂;羧酸类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控制偏钛酸二次团聚体粒度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水解晶种钛液加入预热至95~100℃的待水解钛液中,搅拌8~12min,升温至沸腾并加热至变灰点,停止加热和搅拌,进行熟化,在熟化过程中加入絮凝剂;熟化结束后,恢复加热和搅拌,再次加热至沸腾,保持微沸60~80 min后加入水稀释,使得水解体系中最终TiO2浓度在150-170 g/L,继续沸腾240min,水解结束;待水解浆料冷却至60oC后过滤,依次加入稀硫酸和蒸馏水洗涤滤饼,抽干后得到偏钛酸二次团聚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北大学;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7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