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锁紧结构及医用导管、血泵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91103.4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3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唐智荣;刘智勇;徐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60/135;A61M60/165;A61M60/40;A61M60/855;A61M60/85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袁亚军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结构 医用 导管 血泵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定锁紧结构,包括套设在导管外的内筒体、卡盘和外筒体;导管包括驱动轴和位于驱动轴外部的鞘管;卡盘为筒状弹性体;外筒体的远端形成有容纳卡盘的第一腔体,内筒体的近端与外筒体的远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卡盘的一端与内筒体的近端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腔体的内壁抵接;卡盘的两端均设置有卡紧部,卡紧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槽口,内筒体和外筒体与卡紧部抵接处形成有压接部。本发明设置两端具有卡紧部的卡盘,内筒体和外筒体设置与卡紧部抵接的压接部;卡紧部沿周向设置有槽口,使得鞘管在槽口处向外侧形变,鞘管的形变量可控;卡紧部与压接部呈圆台结构,通过圆台面抵接,在轴向锁紧时,给予径向压力,保证固定锁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锁紧结构及医用导管、血泵。
背景技术
经皮导管泵的临床使用路径为从心室内抽出血液,流经跨瓣膜的导流管,从流出口进入动脉,这样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吸入口和流出口必须分布在瓣膜的两侧。产品植入时,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引下,吸入口和流出口能准确地分布在瓣膜的两侧。产品放置到位后,需要通过锁紧结构将缝合系统和导管固定连接起来,再通过缝合系统将整个导管体和人体固定起来。如果锁紧结构与导管体的锁紧不可靠,在辅助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导管受力发生移位,将会直接改变吸入口和流出口必须分布在瓣膜两侧的设置,使产品失去临床作用。另一方面,当导管锁紧部位的鞘管变形不可控,将会对鞘管内部结构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将会导致产品失效,导致手术失败。为及时发现导管体移位,国外同类产品开发了非常复杂的体内移位报警系统,但报警的主要功能仅仅是提醒医生去补救导管出现的非预期移位,而最好的做法还是提供可靠的锁紧力预防移位的发生。
中国专利CN109793975A中描述的锁紧结构为锁紧帽与锁紧基座旋紧时轴向挤压弹性锁紧环5,通过体积守恒原理,形成径向压缩,达到锁紧的目的,该锁紧方式存在如下问题:该锁紧结构在进行径向压缩时,弹性锁紧环径向形变量难以控制,相对应的导管的鞘管4形变难以预测,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下列问题:1、锁紧力不稳定或者锁紧力一致性不佳;轴向挤压弹性锁紧环5时,由于锁紧环5管壁变形,且该变形无法预测,将会导致锁紧环5与鞘管4接触面形貌不同,当锁紧帽与锁紧基座旋进相同位移时,锁紧环5外壁不同位置产生的锁紧力不同;2、锁紧时导致内部塌陷;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锁紧环5管壁变形不受控,因此为达到需求锁紧力,将会导致鞘管4壁局部变型过大,导致导管内部发生塌陷等非预期的结构变化;3、锁紧后,鞘管最小内径小;在经皮介入式血泵的临床使用时,导管至少包含内部的机械传动轴和外部鞘管4,期望在锁紧时,保持鞘管4内壁的尺寸,以保证机械传动轴的正常运转。
中国专利CN101224145B中描述的锁紧结构为锁紧帽与连接件旋紧时轴向挤压锁紧头9,锁紧头9可收缩的多瓣收缩结构收缩后锁紧输送导管;在受力挤压的过程中,锁紧头近端91受力变形带动锁紧头远端92的瓣状结构的收缩,因此,锁紧头9设计为远端厚近端薄,且多瓣收缩结构的分隔槽长度较长,从远端延伸到近端。较薄的近端以及较长的分隔槽易变形以实现远端的收缩,如图2所示。锁紧头9多瓣结构的每一瓣形成悬臂结构,要使远端达到锁紧需要在近端施加更大的压力,导致锁紧头近端91应力集中,锁紧头近端91的应力集中处容易断裂损坏,同时锁紧头远端92要达到锁紧导管鞘管4的力度,需要锁紧头远端92的瓣状结构有较大的收缩,导致鞘管4变形大,使得导管内空间小,不适于导管内部包含机械传动轴的场合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锁紧结构及医用导管、血泵,通过设置有槽口的卡盘固定锁紧在导管的鞘管外,保证固定锁紧效果的同时使得鞘管的形变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丰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1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冻干食品卸料架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