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端与边缘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91712.X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6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明;陈军;成建洪;张建宇;刘桂芬;陈品宏;冯建设;张挺军;刘小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5 | 分类号: | H04L67/1095;H04L43/082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培权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老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端 边缘 之间 数据 同步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端与边缘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接收端且所述接收端为云端或者边缘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传输请求,在所述传输请求校验成功后,则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发送端对应为边缘端或者云端;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数据包校验,若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则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补充请求获取补充数据后,接受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补充数据,并将所述补充数据与所述数据包进行整合,恢复所述数据包为完整数据包。本发明解决数据同步耗时长的问题,降低了数据同步的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端与边缘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云端与边缘端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方式。接收端需要向发送端部署应用以及数据同步,同时发送端也需要向接收端进行数据更新同步,但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若遇到弱网或者断网情况导致数据包不完整,使得数据不能同步或者部署无法完成的情况发生,需要再次对较大的数据包进行传输,从而增加了数据同步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云端与边缘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数据同步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端与边缘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接收端且所述接收端为云端或者边缘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传输请求,在所述传输请求校验成功后,则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发送端对应为边缘端或者云端;
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数据包校验,若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则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
在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补充请求获取补充数据后,接受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补充数据,并将所述补充数据与所述数据包进行整合,恢复所述数据包为完整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数据包校验,若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则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包括:
获取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并获取所述传输请求中的请求数据包大小;
对所述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以及所述请求数据包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若所述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小于所述请求数据包大小,则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小于所述请求数据包大小,则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包括:
若所述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大小小于所述请求数据包大小,则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将所述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与所述传输请求中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对比,确定缺少段数和/或缺损段数;
将所述缺少段数和/或所述缺损段数发送至所述发送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数据包校验,若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则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包括:
将所述数据包解析为二进制编码;
基于所述二进制编码与数据包校验码执行异或运算,若所述二进制编码不被所述数据包校验码整除,则所述数据包校验失败,则生成补充请求并将所述补充请求发送至所述发送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传输请求校验成功后,则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包括:
对所述传输请求中的传输权限密钥进行校验,若所述传输权限密钥与所述接收端存储的传输密钥匹配,则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17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