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路侧多传感器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93177.1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5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7/497;G01S19/23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李良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路侧多 传感器 目标 高精度 感知 方法 | ||
1.一种基于路侧多传感器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安装传感器,获取传感器的GPS坐标;
S2,目标探测,使用各传感器进行目标探测,获取目标在各传感器下的坐标;
S3,坐标转换,将
S4,二次坐标转换,将GPS坐标转换为其它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2的目标探测,使用各传感器进行目标探测,获取目标在各传感器下的坐标,使用摄像头获取目标的像素坐标(u,v),使用毫米波雷达获取目标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坐标(x,y),使用激光雷达获取目标相对于激光雷达的坐标(x,y,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3坐标转换中的像素坐标转GPS坐标:
传感器使用摄像头,使用单应性矩阵方法将像素坐标转换为GPS坐标,在忽略高度的情况下,通过获取像素坐标(u,v)与GPS坐标(L,B)的单应性矩阵,将像素坐标转换为GPS坐标,反之亦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3坐标转换中的雷达坐标转GPS坐标,使用基于雷达偏北角的方法,将毫米波雷达坐标转换为GPS坐标,以雷达安装位置为原点,同时建立UTM坐标系与雷达坐标系,设UTM坐标系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Y轴;设雷达法线为Y轴,根据右手坐标系建立X轴;UTM坐标系与雷达坐标系为旋转平移关系,旋转角度为两Y轴的夹角,由于原点重合,平移量为0,基于雷达偏北角的方法将毫米波雷达坐标转换为GPS坐标方法如下:
Sa1,获取雷达安装位置的GPS坐标,及雷达安装的偏北角θ;
Sa2,计算雷达安装位置的UTM坐标(Xw0,Yw0);
Sa3,获取雷达目标的(x,y)坐标;
Sa4,计算旋转后坐标(x’,y’);
Sa5,计算雷达目标的UTM坐标(Xw,Yw);
Sa6,计算雷达目标的GPS坐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雷达偏北角θ的获取方式如下:
Sa11,根据雷达的安装位置朝向,设置初始偏北角θ=θ0,如正北方向θ0=0,正东方向θ0=90;
Sa12,目标沿着车道线方向行驶,获取目标在每一时刻的GPS坐标;
Sa13,将目标GPS坐标轨迹显示在高精地图上,查看该轨迹是否行驶在车道线内;如果正好行驶在车道线内,则雷达偏北角即为θ0;否则,重新微调θ,θ=θ0±Δθ,循环执行a12、a13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目标高精度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3坐标转换中的雷达坐标转GPS坐标,基于单点标定法获取单个点的雷达坐标及GPS坐标点对进行标定,具体如下:
Sb1,根据单点的雷达坐标与GPS坐标,计算旋转角度θ,步骤方式如下;
Sb11,获取雷达安装位置的GPS坐标;
Sb12,计算雷达安装位置的UTM坐标(Xw0,Yw0);
Sb13,获取某目标的(x0,y0)坐标及GPS坐标;(目标行驶在雷达探测区域内,则可读取雷达探测坐标(x0,y0),通过使用RTK等方式获取GPS坐标)
Sb14,计算雷达目标的UTM坐标(Xw,Yw);
计算旋转后坐标(x’,y’):
计算旋转角度θ:
Sb2,根据旋转角度θ,进行雷达坐标转GPS坐标,步骤方式如下;
Sb21,对于任意雷达目标(x,y)坐标,计算旋转后坐标(x’,y’);
Sb22,计算雷达目标的UTM坐标(Xw,Yw);
Sb23,计算雷达目标的GPS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31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段车辆干扰下的协调自适应控制算法
- 下一篇:对话代理及响应语句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