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悬浮车辆的牵引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93959.5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1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国;刘帅;李小庆;段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3/02 | 分类号: | B61C3/02;B61C17/12;B61F7/00;B61G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珊珊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悬浮 车辆 牵引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悬浮车辆的牵引车,包括车体和连接于所述车体下方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上设置有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转动的牵引电动机,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为所述牵引电动机提供电能的动力电池组,所述车轮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用于与轨道侧面接触的并且相对所述转向架可转动的导向轮盘,所述车体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车钩。该牵引车能够协助完成悬浮车辆的连挂以及库内车辆转运,便于操作,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悬浮车辆的牵引车。
背景技术
轨道牵引车属于特种车辆,目前,铁路用轨道牵引车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中低速磁浮轨道是支承和引导列车运行的固定结构,包含F型断面的导磁结构和其上面的感应金属板。除传统轨道具有的承受和传递列车重力、导向力、牵引力和制动力的功能外,还应与车上安装的电磁铁、直线感应电机和传感器构成电磁回路,实现悬浮、导向以及牵引、制动及悬浮间隙测量的功能。中低速磁浮轨道较常规地铁及高铁轨道不同,其形状为F型,且在F型轨道上安装有直线电机牵引用的铝制感应板,常规的轨道牵引机车不能在磁浮线路上运行。其中,F型轨道是一种承受磁浮车辆悬浮力、导向力及牵引力的基础构建,由F型钢和感应板组成,感应板是车辆牵引用直线感应电机次级的组成部分,是安装在F型轨道上的非磁性导电材料。
中低速磁浮车辆在组装完成后需要将多车进行连挂,连挂过程是将需要连挂的两节车的车钩连接到一起,因车钩是刚性的,不能大范围拉长或缩短,因此,正常连挂时两节车有一节车不动,将另一节车推到这节静止车的旁边并将两车的车钩连接到一起。在连挂过程中,车辆依靠设置在悬浮架上的支撑轮行走(每个悬浮架上设置8个支撑轮,每节中低速磁浮车辆设置有5个悬浮架,悬浮架类似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因此共有40个支撑轮)。由于支撑轮数量多,承重大,车辆阻力较大,无法通过人力完成连挂作业。常规通过轨旁钢丝绳拖拽的方式只能实现车辆拖拽,不能实现连挂。使用铰链能够完成车辆拖拽,但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车辆及轨枕的损伤。
目前,国内商业运行的中低速磁浮线路已有多条,其中,某些线路的轨距不同,因此,亟需能够适应多种轨距的通用牵引车。其中,轨距是指轨道两侧两悬浮磁极面中心的距离。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用于磁浮交通安装巡检救援用牵引车,为了提升摩擦力,其在F型轨道滑行面走行承载驱动轮的基础上,在F型轨道的下面也增加了加载驱动轮,其系统较复杂,该牵引车只能使用专用车辆将其从轨道一旁穿入,穿入后只能从轨道断面穿出,不能直接吊运,因此,其只能应用于正线磁浮列车救援、轨道维护等,不能满足库内车辆连挂的应用需求。
在库内车辆连挂时,为了能够拉动车辆,现有某些技术在轨排上设置了一个工装,该工装上安装有一个滑轮,使用钢丝绳一端连接车钩,一端连接地面绞盘,通过绞盘的转动拉动车辆,该方法只能完成车辆拉动,但因工装的存在,不能完成车辆连挂功能。连挂车辆时,目前可行的方案是使用铰链,将铰链一端连接到轨排上,另一端连接在车体上,通过铰链拉动,将两磁浮车体无限接近,完成车钩连挂,因距离等因素,使用铰链挪车需多次拆装,且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磁浮车辆连挂以及库内车辆转运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悬浮车辆的牵引车,该牵引车能够协助完成悬浮车辆的连挂以及库内车辆转运,便于操作,省时省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悬浮车辆的牵引车,包括车体和连接于所述车体下方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上设置有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转动的牵引电动机,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为所述牵引电动机提供电能的动力电池组,所述车轮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用于与轨道侧面接触的并且相对所述转向架可转动的导向轮盘,所述车体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车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3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