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2095.9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5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云;李玉雪;戚励;张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碳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62 | 分类号: | B01D53/62;B01D53/34;B01D53/78;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psa 同步 回收 烟道 二氧化碳 氮气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化学法回收系统、二氧化碳精制液化系统和氮气PSA浓缩提纯系统;
所述二氧化碳化学法回收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塔、二氧化碳再生塔、换热器和第一冷却器;
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塔顶设有放空气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内部设有第一喷淋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塔底设有富液出液口,所述放空气出气口与所述氮气PSA浓缩提纯系统的进气口相连;
所述二氧化碳再生塔的塔顶设有解吸气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再生塔的内部设有第二喷淋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再生塔的塔底设有贫液出液口,所述解吸气出气口与所述二氧化碳精制液化系统的进液口相连;
所述换热器具有高温流体通道和低温流体通道,所述富液出液口与所述低温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低温流体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液口相连;
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进液口与所述高温流体通道的出液口相连,所述高温流体通道的进液口与所述贫液出液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塔顶,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氧化碳再生塔的塔顶,所述富液出液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富液泵,所述贫液出液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贫液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化学法回收系统还包括烟道气预处理系统,所述烟道气预处理系统包括引风机、脱硫水洗塔和第一气液分离器;
所述引风机与所述脱硫水洗塔的进气口相连,用于将烟道气输送至所述脱硫水洗塔的进气口;
所述脱硫水洗塔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脱硫水洗塔用于对烟道气进行脱硫处理;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用于对所述脱硫水洗塔处理后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优选地,所述脱硫水洗塔的塔顶设有第三喷淋装置,所述脱硫水洗塔的塔底设有脱硫液出液口,连通所述脱硫液出液口与所述第三喷淋装置的进液口的管道上设有脱硫液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化学法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器和第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再生塔的解吸气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二氧化碳精制液化系统的进气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精制液化系统包括二次脱硫系统、第三冷却器、液化系统和精馏塔,所述二次脱硫系统的进气口与解吸气出气口相连,所述二次脱硫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液化系统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液化系统的出液口与所述精馏塔相连;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精制液化系统还包括二氧化碳储罐,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与所述精馏塔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学法和PSA法同步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脱硫系统包括第一缓冲罐、第一压缩机、脱硫床和干燥床,所述第一缓冲罐的进气口与所述解吸气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一缓冲罐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所述脱硫床的进气口相连,所述脱硫床的出气口与所述干燥床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干燥床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脱硫床包括两个并联的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内设有脱硫吸附剂;所述干燥床包括两个并联的干燥塔,所述干燥塔内设有干燥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碳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碳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20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的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动打备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