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3820.4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铮;杨杉苗;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R21/215;B29C45/14;B29B11/1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胡天人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支撑框(2)和加强网布(3),所述加强网布(3)设置在所述基板(1)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基板(1)包括气囊门(11),所述基板(1)上设有弱化槽(12),所述弱化槽(12)的延伸线构成所述气囊门(11)的边缘,所述弱化槽(12)两端之间的连线构成所述气囊门(11)的转轴线(13),所述加强网布(3)包括第一加强部(31)和第二加强部(32),所述转轴线(13)穿过所述第一加强部(31)在所述基板(1)上的覆盖区域,所述第一加强部(31)从所述转轴线(13)位置朝所述气囊门(11)内延伸部位的覆盖区域位于所述气囊门(11)内,所述第二加强部(32)与所述第一加强部(31)位于所述气囊门(11)外的部位相接,所述第二加强部(32)覆盖所述基板(1)的延伸撕裂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31)与所述转轴线(13)对应部位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线(13)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31)为四边形,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底边与所述第二加强部(32)相接,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顶边位于所述气囊门(11)区域,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两条侧边与所述转轴线(13)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侧边与所述转轴线(13)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0°-90°,优选为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32)的顶边与所述第一加强部(31)相接,所述第二加强部(32)的顶边与所述转轴线(13)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32)的侧边和底边与所述基板(1)的边缘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网布(3)还包括第三加强部(33),所述第三加强部(33)与所述第二加强部(32)的顶边相接,所述第三加强部(33)在所述基板(1)上的覆盖区域位于所述气囊门(11)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加强部(3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33)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所述第三加强部(33)的底边与所述第二加强部(32)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33)的底边与所述转轴线(13)平行,所述第三加强部(33)靠近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侧边与底边之间的夹角为0°-180°,优选为45°-9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33)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31)的侧边与所述基板(1)的边缘对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网布(3)由受力线编织而成,所述受力线由一根或多根纱线编织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由芳纶线、PET线或PP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纱线编织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的延伸率为10%-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线的断裂强度为500N/cm-50000N/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38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