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缩冒口的单腔模具及一种大缸径活塞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7149.0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4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余明;李敏;陈凤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2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余贵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西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冒口 模具 一种 大缸 活塞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缸径活塞,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内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型腔、主浇道以及冒口,主浇道呈水平设置;冒口呈倾斜设置,且远离主浇道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端的水平高度;一种大缸径活塞,使用上述任一的带有补缩冒口的单腔模具浇铸得到;包括活塞本体、浇道料以及冒口料,活塞本体、浇道料以及冒口料依次连接,浇道料呈水平设置,冒口料呈倾斜设置,且远离浇道料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与浇道料连接一端的水平高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浇道设置为水平,避免型腔内铝水返流过热使主浇道温度变化不均匀,使裙部成型更稳定;冒口设置为倾斜,提高铝水的流动性;同时增加冒口的容积,使此处温度铝温降低变慢以提高补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补缩冒口的单腔模具及一种大缸径活塞。
背景技术
活塞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气缸中的气体压力,并将此力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以推动曲轴旋转。活塞顶部还与气缸盖、气缸壁共同组成燃烧室。活塞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首先,它承受着很大的机械载荷,高速运动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往复运动惯性力,这种惯性力可达活塞重量的几百倍甚至更高;其次,它承受着较高的热负荷,活塞顶部直接与高温燃气周期性地接触,燃气的最高温度可达2000K以上,因此活塞的温度也很高。同时,活塞作高速运动时磨损还很严重。
为保证发动机的良好运行特性,对活塞合金材料性能有如下要求:密度小、热膨胀系数低、耐磨性好、热传导性及加工性能优越。为此,发动机目前采用的活塞材料是铝合金。
铝合金的成型方法主要有锻造和铸造,如图2所示,铸造活塞包括活塞本体21、浇道料22以及冒口料23,所述活塞本体21、浇道料22以及冒口料23依次连接。铸造活塞在高温时强度下降较小,制造成本低,但是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结果,往往使铸件在最后凝固的地方出现空洞。容积大而集中的空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空洞称为缩松。缩孔和缩松都使铸件的实际强度降低,这一方面是由于缩孔和缩松减少了铸件受力的有效截面积,另一方面在缩孔和缩松的附近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使该部分金属强度大为削弱。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表明,采用冒口补缩的办法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艺措施。冒口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足够的液态合金,使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发生的体收缩能够不断地得到补充,从而防止在铸件内出现缩孔和缩松。此外,冒口还兼有出气、浮渣等作用。因此合理设计浇注结构,尽可能地提高活塞铸造质量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单腔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内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型腔11、主浇道12以及冒口13。目前,在铸造铝合金活塞时,多采用单冒口的浇注结构,这种结构由于冒口位置较低,致使排气和补缩的效果欠佳,无法弥补活塞裙部出现缩孔、缩松等缺陷,从而造成活塞裙部强度较低,影响了活塞的加工和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补缩冒口的单腔模具及一种大缸径活塞。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补缩冒口的单腔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型腔、主浇道以及冒口,所述主浇道呈水平设置;所述冒口呈倾斜设置,且远离主浇道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端的水平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冒口的倾斜角度设置在15°-2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冒口的深度设置为2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冒口的两侧均分布有保温孔,所述保温孔内填充有保温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温孔的直径设置为8mm,深度设置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7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