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7534.5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9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伟;张涛;马亚南;刘宁;李庆忠;王腾;刘名利;岳岩;沙宏飞;马光正;张宗贤;邢树浩;辛海洋;石国栋;赵军;梁康;朱广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冠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52/28;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淄博汇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95 | 代理人: | 周春 |
地址: | 252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网络 能效 优化 控制系统 | ||
1.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单元子系统、拉远单元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基带单元子系统:负责根据终端测量信息,计算终端位置,而后基于拉远单元位置信息及终端位置信息,计算各终端在各拉远单元的分布,挑选终端数小于门限1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周边的拉远单元开启;
拉远单元子系统:负责与基带单元子系统通信,并响应启停操作;
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步骤为:
步骤1:对集合A、集合B、集合SetShutdown进行清零;
步骤2:基带单元获取驻留于各拉远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并把所有拉远单元划分到集合A和B,其中m为基带单元所管辖的远端单元编号;n为驻留于拉远单元内的终端UE的编号;
步骤3:基带单元从集合A中选出驻留终端数最少的拉远单元R;
步骤4:基带单元判定拉远单元R下所驻留的终端数U是否小于等于门限1,如果是,则把拉远单元R写入集合SetShutdown中,并把拉远单元R及其近邻拉远单元集从集合A中删除,最后将拉远单元R从集合B中删除;
步骤5:判断集合A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跳转到步骤6,如果不为空,则跳转到步骤3;
步骤6:对集合SetShutdown中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操作,对集合B中的拉远单元进行开启操作;
所述集合A、集合B、集合SetShutdown为基带单元子系统中预设的拉远单元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获取驻留于各远端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2.1:基带单元获取各UE的测量信息和各拉远单元的位置坐标;
步骤2.2:基带单元基于现有技术的定位算法,根据测量信息计算各UE的位置坐标;
步骤2.3、基带单元计算与UE距离最近的拉远单元,把所述UE确定为驻留于所述最近拉远单元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1中,各拉远单元的位置坐标通过预设的方式录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UE的测量信息包括各UE的上行测量信息、下行测量信息中的任一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包括的测量参数由步骤2.2中的定位算法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所述拉远单元R的近邻拉远单元集的确定方法为:
获取拉远单元R的位置坐标,以拉远单元R的位置坐标为中心,半径T范围内的拉远单元确定为所述拉远单元R的近邻拉远单元集,或者
从集合A中选出与拉远单元R最近的K个拉远单元中与拉远单元R距离不超过T的拉远单元,把所述拉远单元确定为所述拉远单元R的近邻拉远单元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中,所述关闭操作,指配置拉远单元处于低功耗状态,所述低功耗状态指相较于正常运行模式,能耗有所下降的状态;
所述开启操作,指配置拉远单元回复正常运行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具体方法还包括基于预设的时间周期执行步骤1和步骤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具体方法还包括基于条件触发的方式执行步骤1和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冠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冠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75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