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8011.2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1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方刚;周安宁;李增林;王振平;刘国阳;侯志勇;王俊哲;方豪;庞青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22 | 分类号: | H01M8/22;H01M4/96;H01M8/0208;H01M8/0258;H01M8/04992;C01B32/05;C01B32/4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航天***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燃料电池 联产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炉(7)和穿设在电加热炉(7)中、且两端伸出电加热炉(7)的刚玉管(14),所述刚玉管(14)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置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槽口,并将刚玉管(14)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且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两端分别与刚玉管(14)的前半部分的出口及后半部分的入口连接,所述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为从外向内依次包覆的阴极层(12-1)、电解质层(12-2)和阳极层(12-3)组成的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用于装填碳质燃料,所述阴极层(12-1)和阳极层(12-3)的表面刷涂银浆作为电流收集器,且阴极层(12-1)和阳极层(12-3)通过焊接在电流收集器上的一对银丝导线(5)与电化学工作站(6)连接,所述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两端均采用泡沫镍堵塞,所述刚玉管(14)的前半部分的入口处安装有带孔的密封胶塞(15)并与供气系统连接,所述刚玉管(14)的后半部分的管体中设置有细刚玉管(11),且细刚玉管(11)的入口与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端部连接,细刚玉管(11)的出口与连接器(10)连接,所述连接器(10)通过出气管道与尾气收集瓶(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炉(7)为卧式管式炉,且电加热炉(7)上设置有控温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与空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12-1)为镧锶钴铁氧化物LSCF,电解质层(12-2)为钇稳定氧化锆YSZ,阳极层(12-3)为Ni和钇稳定氧化锆YSZ的多孔复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5)与供气系统之间设置有进气阀门(4),所述供气系统包括通过供气管道并联的N2储罐(1)、CO2储罐(2)和H2储罐(3),且连接N2储罐(1)、CO2储罐(2)和H2储罐(3)的供气管道上均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和流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玉管(14)的前半部分的出口与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端部的连接处、细刚玉管(11)的入口与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端部的连接处均采用高温陶瓷胶(13)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中装填有石英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多联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的支路上连接有气相色谱系统(17),且支路上设置有出气阀门(16)。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对碳质燃料进行多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银浆分别刷涂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阴极层(12-1)和阳极层(12-3)的表面作为电流收集器,并将一对银丝导线(5)焊接在电流收集器上,然后将碳质燃料的粉末装入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空心结构中,并采用泡沫镍进行两端封堵;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两端封堵后的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焊接端与刚玉管(14)的前半部分的出口连接并密封,未焊接端与细刚玉管连接并密封,并保证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与刚玉管(14)的前半部分、细刚玉管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焊接的一对银丝导线(5)固定在刚玉管(14)的前半部分的外壁上,并引出到电加热炉(7)的外部并与电化学工作站(6)连接;
步骤三、调节刚玉管(14)的位置以保证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处于电加热炉(7)的恒温区并固定,然后利用供气系统N2储罐中的N2进行连接气密性检测,再通入H2升温加热使得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持续工作,碳质燃料发生反应进行多联产转化,同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6)对多联产转化过程中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的进行性能检测,并观察电池的开路电压,当步骤三中电池的开路电压恒压后,采用电化学工作站(6)对管式直接碳燃料电池(12)进行线性扫描分析、交流阻抗分析和恒电流放电测试,并采用气相色谱系统(17)分析碳质燃料多联产转化产生的尾气组成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80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