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音床音频包格式元数据和产生方法、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8422.1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3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因芯微(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8 | 分类号: | G10L19/008;H04R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杨生平;王朋飞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音频 格式 数据 产生 方法 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音床音频包格式元数据和产生方法、设备及介质。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包括:属性区,包括音频包的音频包格式标识和音频包格式名称,所述音频包格式标识包括指示所述音频包的音频类型为音床类型的信息;子元素区,包括:第一引用信息、第二引用信息和绝对距离,所述第一引用信息包括渲染时与所述音频包相关的音频通道所采用的音频通道格式信息,所述第二引用信息包括渲染时与所述音频包相关的音频包所采用的音频包格式信息,所述绝对距离指示为预设无效值,所述预设无效值用于表征渲染时所述音床类型的音频包不存在对应的距离。渲染时在通道中能够实现三维声音的复现,从而提高了声音场景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音频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音床音频包格式元数据和产生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频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早期的单声道音频演变成立体声,工作重心也注重左右声道的正确处理方式。但环绕声出现后,处理过程开始变得复杂。而环绕5.1扬声器系统则对多个通道进行排序约束,进而环绕6.1扬声器系统、环绕7.1扬声器系统等使音频处理千变万化,把正确的信号传递给合适的扬声器形成相互牵连的效果。因此,随着声音变得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音频处理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
音频声道(或声道),是指声音在录制或播放时在不同空间位置采集或回放的相互独立的音频信号。而声道数也就是声音录制时的音源数量或回放时相应的扬声器数量。例如,在环绕5.1扬声器系统中包括6个不同空间位置的音频信号,每个独立的音频信号被用于驱动对应空间位置的扬声器;在环绕7.1扬声器系统中包括8个不同空间位置的音频信号,每个独立的音频信号被用于驱动对应空间位置的扬声器。
因此,当前扬声器系统实现的效果依赖于扬声器的数量和空间位置。例如,双声道扬声器系统无法实现环绕5.1扬声器系统的效果。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和产生方法,以便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元数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音床音频包格式元数据和产生方法、设备及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包括:
属性区,包括音频包的音频包格式标识和音频包格式名称,所述音频包格式标识包括指示所述音频包的音频类型为音床类型的信息;
子元素区,包括:第一引用信息、第二引用信息和绝对距离,所述第一引用信息包括渲染时与所述音频包相关的音频通道所采用的音频通道格式信息,所述第二引用信息包括渲染时与所述音频包相关的音频包所采用的音频包格式信息,所述绝对距离指示为预设无效值,所述预设无效值用于表征渲染时所述音床类型的音频包不存在对应的距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的产生方法,包括:
产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产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产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音频包格式的元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因芯微(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赛因芯微(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84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群智涌现机理系统
- 下一篇:基于对象音频包格式元数据和产生方法、设备及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