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09605.5 | 申请日: | 2021-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巴玉环;曾振平;戴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tcc 技术 新型 宽带 带通滤波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使用LTCC工艺技术实现滤波器的立体三维集成,包括滤波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上接地板、下接地板、前接地板、后接地板;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位于滤波器F的左边,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出端口位于滤波器F的右边,上接地板位于滤波器F的上边,下接地板位于滤波器F的下边,滤波器F的前边设有前接地板,滤波器F的后边设有后接地板。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带外抑制,而且减小了滤波器的体积,设计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具有高性能、小型化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提高已有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宽的频带。超宽带技术以其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发射功率低、保密性好等优点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滤波器作为微波/射频中的重要器件,其高性能、低成本和小型化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所以研究应用超宽带技术的超宽带滤波器是目前滤波器中研究热点。
传统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是将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宽带带通滤波器的效果,但这样仍然是两个滤波器,使设计的滤波器具有体积大,抑制度低,通带性能差等缺点。而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并联短截线的方式进行设计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实现了结构简单,通带性能良好,但是单一的短截线连接使设计的滤波器带外抑制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通带损耗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的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使用LTCC工艺技术实现滤波器的立体三维集成,包括滤波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上接地板、下接地板、前接地板、后接地板;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位于滤波器F的左边,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出端口位于滤波器F的右边,上接地板位于滤波器F的上边,下接地板位于滤波器F的下边,滤波器F的前边设有前接地板,滤波器F的后边设有后接地板。
所述滤波器F中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一耦合连接线、第二耦合连接线、第一短截线、第一金属通孔、第一L型耦合带状线、第二L型耦合带状线;所述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一耦合连接线的一端,第一耦合连接线的另一端悬空放置,第二耦合连接线与第一耦合连接线都作为电感负载且是左右对称关系,所以第二耦合连接线的一端悬空放置,另一端连接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出端口;第一金属通孔放置在第一耦合连接线和第二耦合连接线的中间位置,第一传输线放置在第一金属通孔上边,第二传输线放置在第一金属通孔的下边,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上下相对,且平行于第一耦合连接线和第二耦合连接线,实现耦合效果,产生滤波器的通带;第一短截线的一端连接第二传输线的后边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板,为短路型短截线;第一L型耦合带状线处于第一传输线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连接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和后接地板,第二L型耦合带状线位于第二传输线的下方,其两端分别连接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出端口和前接地板,第一L型耦合带状线和第二L型耦合带状线形成两个LC层,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
进一步的,新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还包括具有优化和定位功能的第一矩形电容、第二矩形电容、第三矩形电容、第四矩形电容、第五矩形电容、第六矩形电容。第一矩形电容与第一L型耦合连接线位于同一高度,一端连接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出端口,第二矩形电容和第三矩形电容与第一传输线在同一高度,分别连接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第四矩形电容和第五矩形电容与第二传输线在同一高度,分别连接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第六矩形电容与第二L型耦合连接线位于同一高度,一端连接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输出端口。
进一步的,上接地板和下接地板均为缺陷地结构,所述缺陷地结构是在上接地板和下接地板上刻蚀相同的结构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9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使女方怀孕的女性用药
- 下一篇:混凝土路面横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