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回流消除装置及吹风式散热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9671.2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化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 |
代理公司: | 湖南环创光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64 | 代理人: | 阳江军 |
地址: | 41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流 消除 装置 吹风 散热 模组 | ||
1.一种热回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引流罩和固定于所述引流罩上的多个导流叶片;所述引流罩包括:
主导流段,所述主导流段呈尾端开口且中空的圆台体结构;
副导流段,所述副导流段呈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副导流段的首端与所述主导流段的尾端连接;
引流段,所述引流段呈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圆台体结构,所述引流段的首端与所述副导流段的尾端连接;
所述导流叶片固定于所述副导流段的外周且均匀分布,每一所述导流叶片包括固定于所述副导流段的外周并沿所述副导流段的轴向且向外扩散延伸的主臂、以及由所述主臂远离所述副导流段的一端沿平行于所述副导流体的轴向且向远离所述引流段的方向延伸的副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包括四个第一导流叶片,四个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均匀分布于所述副导流段的上、下、左、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副导流段的上、左、右位置的三个所述第一导流叶片还设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由所述副臂远离所述引流罩的一侧延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还包括四个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交错设置且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的长度为0.5L~L之间,其中,L为长度最小的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长度。
5.一种吹风式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框结构的散热器、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风扇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的呈矩形环状的风扇导流罩以及如权利要求1-2、4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回流消除装置,所述热回流消除装置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侧且与所述风扇组件同轴设置,所述引流段正对所述风扇组件且相互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式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副导流段的上、左、右位置的三个所述导流叶片还设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由所述副臂远离所述引流罩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风扇导流罩对应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上、下、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贯穿其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由所述风扇导流罩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沿所述风扇导流罩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三个所述阻挡块分别穿过与各自对应的三个所述导向槽并抵压盖设于三个所述导向槽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式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呈圆形的转体和由固定于所述转体的周侧的扇叶,所述转体的直径为D;所述引流段远离所述副导流段的一侧的直径为d,所述引流段与所述转体的间隔为L2,且满足:
d=(90%-100%)*D;
L2≤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式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流段至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的间距为L1,所述主导流段靠近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的一侧的直径为d2,所述副导流段的直径为d1,且满足:
0≤L1≤10mm;
d2=(0~10%)*d1;
d1=(80%-95%)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风式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流段沿其轴向的长度为h1,所述副导流段沿其轴向的长度为h,且满足:
h=(20%-25%)L3;
h1=(55%-65%)L3;
其中,L3为散热器的进风侧到转体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风式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向槽沿所述风扇导流罩的轴向延伸的长度为W1,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三个所述阻挡块沿所述导流罩的轴向的长度均为W,并满足:
0<W1-W<3mm;
W=(2.5~3.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化学院,未经怀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96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