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及冲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1432.0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7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晶;喻勇林;李荣;郭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弘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28/34;B21D37/04;B21D37/10;B21D43/04;B21D13/02;B21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无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80 | 代理人: | 李伟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设备 壳体 连续 冲压 成型 模具 方法 | ||
1.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6)和下模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6)的顶端以及下模板(10)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夹紧组件(1);夹紧组件(1)包括卡杆(101)、插接板(102)和双向液压缸(103),在上模板(6)的顶端以及下模板(10)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卡杆(101),两侧的卡杆(101)之间固定连接有双向液压缸(103),卡杆(101)上均匀固定连接有插接板(102),且插接板(102)的一端分别位于卡板(32)上开设的限位凹槽内部,卡板(32)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6)和连接座(7)上,上模板(6)和下模板(10)分别与卡板(32)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连接座(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9),且固定块(49)上依次与压痕板(27)、打孔板(28)、第一折弯板(29)、第二折弯板(30)、第三折弯板(31)和第四折弯板(38)固定连接,且压痕板(27)、打孔板(28)、第一折弯板(29)、第二折弯板(30)、第三折弯板(31)和第四折弯板(38)分别位于第一承重板(33)、第二承重板(35)、第三承重板(37)、第四承重板(40)、第五承重板(42)和第六承重板(44)的正上方,第一承重板(33)、第二承重板(35)、第三承重板(37)、第四承重板(40)、第五承重板(42)和第六承重板(44)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34)、第二连接块(36)、第三连接块(39)、第四连接块(41)、第五连接块(43)和第六连接块(45)与安装板(2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承重板(42)上设置有推动油缸(46),且推动油缸(4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挡杆(47),压痕板(27)上均匀设置有翻窗冲子(50)、剪破冲子(51)、压舌冲子(52)、折边冲子(53)、压桥冲子(54)和压阶冲子(55),打孔板(28)上均匀设置有沙拉针(56)、压凹针(57)、抽芽拉针(58)、原冲针(59)和压凹内冲孔针(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0)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19),且安装槽(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四气缸(22),第四气缸(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18),第二推板(18)两侧下端嵌入安装有第三气缸(16),第三气缸(16)的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9)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盒(8)和滑轨(21),滑轨(2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L型块(23),L型块(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20),齿条(20)与齿轮(25)啮合连接,齿轮(25)套接固定在马达(24)的输出端上,马达(24)固定连接在移动板(9)上,同时马达(24)位于由安装盒(8)和移动板(9)组成的内腔中,安装盒(8)与马达(24)的输出端连接处以及齿条(20)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0)的底端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14),底板(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工作板(15),底板(14)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顶板(11),第二顶板(11)的顶端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杆(48),且下模板(10)以及安装板(26)与该限位杆(48)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1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17),侧板(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顶板(2),第一顶板(2)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气缸(4),且第一气缸(4)的底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推板(5),第一推板(5)的底端四角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模板(6)。
7.一种通讯设备壳体连续冲压成型模具的冲压方法,包括步骤一,设备检测;步骤二,模具更换;步骤三,放料;步骤四,加工;其特征在于: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首选对成型模具进行检测,查看成型模具中是否出现液压油出现泄露的情况发生,查看该装置中的马达(24)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下,同时对该模具中的其他结构进行查看处理,若出现损坏的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其中上述步骤二中,随后通过打开双向液压缸(103)带动卡杆(101)和插接板(102)的移动,利用插接板(102)的移动使插接板(102)分别与卡板(32)上开设的限位凹槽分离,从而使插接板(102)停止对卡板(32)进行限位的工作,随后即可对安装板(26)以及连接座(7)进行更换,随后即可根据所需生产工件的不同更换不同的模具即可,当更换完成后,通过双向液压缸(103)的工作推动卡杆(101)和插接板(102)的反向移动,从而利用插接板(102)对卡板(32)进行限位的工作,进而对安装板(26)以及连接座(7)进行限位固定处理即可;
其中上述步骤三中,随后所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在第一承重板(33)上即可,同时工件位于第一承重板(33)的正下方即可;
其中上述步骤四中,然后人工通过打开第一气缸(4)带动第一推板(5)、固定座(3)、上模板(6)和连接座(7)的移动,且连接座(7)上固定安装有压痕板(27)、打孔板(28)、第一折弯板(29)、第二折弯板(30)、第三折弯板(31)和第四折弯板(38),从而带动压痕板(27)、打孔板(28)、第一折弯板(29)、第二折弯板(30)、第三折弯板(31)和第四折弯板(38)的移动,利用压痕板(27)上设置的翻窗冲子(50)、剪破冲子(51)、压舌冲子(52)、折边冲子(53)、压桥冲子(54)和压阶冲子(55),从而对放置在第一承重板(33)上的工件进行冲痕处理,当冲痕完成后,即可利用第一气缸(4)的工作带动连接座(7)的反向移动,随后通过打开第二气缸(13)带动第二顶板(11)的移动,利用第二顶板(11)上安装的限位杆(48)对冲痕后的冲痕工件进行支撑移动处理,随后通过打开第四气缸(22)带动第二推板(18)和L型块(23)的移动,利用L型块(23)的移动使L型块(23)位于冲痕工件的正下方,随后通过第三气缸(16)的工作利用L型块(23)对冲痕工件进行支撑处理,随后通过打开马达(24)带动齿轮(25)的转动,由于齿轮(25)与齿条(20)啮合连接,从而带动齿条(20)和L型块(23)的移动,从而带动L型块(23)上支撑的冲痕工件的移动,从而使冲痕工件移动至第二承重板(35)的正上方,随后通过再次打开第二气缸(13)带动第二顶板(11)的移动,利用第二顶板(11)上安装的限位杆(48)对冲痕工件进行支撑,同时打开第三气缸(16)使L型块(23)停止对冲痕工件进行支撑,随后通过打开第四气缸(22)使L型块(23)与冲痕工件产生一定的位置差,随后通过第二气缸(13)的工作使冲痕工件位于第二承重板(35)上,同时将工件放置在第一承重板(33)上,等待再一次的加工处理,随后通过打开第一气缸(4)带动连接座(7)的移动,从而利用压痕板(27)和打孔板(28)对工件以及冲痕工件分别进行冲痕以及打孔处理,从而再次得到冲痕工件以及打孔工件,通过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13)、第四气缸(22)、第三气缸(16)和马达(24)的重复循坏工作,使工件依次通过压痕板(27)、打孔板(28)、第一折弯板(29)、第二折弯板(30)、第三折弯板(31)和第四折弯板(38)进行冲痕、打孔、一次折弯、二次折弯、三次折弯和四次折弯得到成品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弘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弘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14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色印刷机油墨补偿机构
- 下一篇: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方法及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