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2759.X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松;郭鑫;党瑞萍;程皓;张灵玉;张永辉;王旭鹏;安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复合材料 快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加工得到耐高温缠绕芯模;二、采用浸渍催化剂水溶液的连续炭纤维进行缠绕;三、化学气相沉积得到炭纤维表面生长有碳纳米管的缠绕件;四、增密处理得到增密缠绕件;步骤五、高温处理得到高温处理缠绕件;六、脱模得到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缠绕成型件;七、表面处理得到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浸渍催化剂水溶液的连续炭纤维为原料,结合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使得缠绕预制件内部沿着孔隙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在不损伤炭纤维、充分发挥炭纤维强度的同时,起到了连接强化炭纤维/炭纤维束的作用,提高了缠绕预制件层间结合性能以及炭/炭复合材料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缠绕成型炭/炭复合材料产品具有纤维增强体体积含量高、纤维强度保持率较高、结构可设计性强的优点,具有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工程化应用潜力。但是,由于通过常规缠绕成型工艺获得的炭/炭复合材料为二维结构,垂直纤维缠绕的方向缺少增强相,层间结合较弱,在后续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层、鼓包等缺陷,从而使缠绕成型炭/炭复合材料难以作为整体发挥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申请号为201811299908.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长寿命炭/炭复合材料坩埚预制体的制作方法,以连续炭纤维单纱为原料,通过多次交替重复连续缠绕、包覆和整体连续缠绕并逐层进行针刺,较好地解决了缠绕成型炭/炭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性能,增强了坩埚预制体的整体性,提高了炭/炭坩埚的环向拉伸强度,解决了坩埚纵向开裂的问题,延长了炭/炭坩埚的使用寿命。申请号为20151023741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Zpin连接纤维复合材料喷管预制体成型方法,采用超声波等手段将炭棒沿厚度方向插入缠绕层,与针刺技术相比,Z-pin的连接效果明显,同时降低了对基体材料的损伤程度。尽管以上技术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缠绕成型炭/炭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性能,但很明显的,不管使用针刺技术,或者Zpin技术,都是将层间增强纤维通过外力方式强行插入,不可避免的会对密实的缠绕炭纤维形成损伤,即在提高层间结合性能的同时,会导致纤维强度发挥率下降,从而削弱环向拉伸强度、轴向拉伸强度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浸渍催化剂水溶液的连续炭纤维为原料,结合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使得缠绕预制件内部沿着孔隙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在不损伤炭纤维、充分发挥炭纤维强度的同时,起到了连接强化炭纤维/炭纤维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缠绕预制件层间结合性能,从而提高了炭/炭复合材料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芯模准备:根据目标产物炭/炭复合材料,加工得到耐高温缠绕芯模;所述耐高温缠绕芯模的外型面结构与目标产物炭/炭复合材料的内型面结构相似,且耐高温缠绕芯模的外型面尺寸小于目标产物炭/炭复合材料内型面尺寸;
步骤二、催化剂负载/预制件缠绕成型一体化:将步骤一中得到的耐高温缠绕芯模安装在缠绕机上,并在耐高温缠绕芯模表面铺放厚度为0.01mm~2mm的石墨膜或石墨纸作为脱模层,然后启动缠绕机,调节耐高温缠绕芯模的旋转速度及缠绕角度,采用1~8束浸渍催化剂水溶液的连续炭纤维按照线型设计进行缠绕,直至达到设计厚度,得到炭纤维表面负载有催化剂的缠绕预制件;所述催化剂水溶液为Ni(NO3)2、Fe(NO3)2和Co(NO3)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催化组分的水溶液,且当催化剂水溶液中催化组分为一种时,催化组分的质量浓度为1%~5%,当催化剂水溶液中对华组分为两种以上时,催化组分的总质量浓度不超过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2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安装内置式易清洗混合密封地漏
- 下一篇:一种放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