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窗操作系统的多窗口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4635.5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3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裘坤;罗幸明;杨知文;孔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李会娟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窗 操作系统 窗口 控制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窗操作系统的多窗口控制方法,应用于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系统中,该方法包括:S10、将所述应用系统的所有目标窗口划分为第一窗口组、第二窗口组、第三窗口组;其中,所述目标窗口的数量大于等于3;S20、将所述第一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置顶窗口,将所述第二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常规窗口,将所述第三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置顶窗口或常规窗口;S30、接收Windows系统对所述第三窗口组中的目标窗口Z‑Order次序改变的消息通知,通过消息通知响应函数将所述目标窗口设定为预设的层次。本控制方法能够高效、简洁地实现对窗口的三层级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窗操作系统的多窗口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Windows环境下,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系统运行时,Windows为用户自己创建的窗口提供了置顶窗口和常规窗口“两层级管理”的模式。例如,监控主界面设置为常规窗口属性且覆盖整个屏幕作为底层窗口,监控操作界面设置置顶窗口属性位于监控主界面的上方。由于监控主界面分属多个不同的进程,监控操作界面的窗口不可以通过设置为某个监控主界面窗口的子窗口达到窗口层级管理的目的,因为有可能会被其他进程所创建的监控主界面窗口覆盖,不同的监控操作界面窗口之间可以互相覆盖,但永远不会被所属进程的监控主界面窗口所覆盖。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希望不同类型的监控操作界面之间也可以不互相覆盖,例如:系统功能块面板和全局功能块面板始终位于窗口化流程图的上方,但是窗口化流程图也仍然需要保持始终位于监控主界面上方的特性。这就需要采用窗口三层级管理模式来实现。
要实现窗口三层级管理的需求,需要对窗口组属性进行设置,但是由于微软为这些窗口组增加了额外的检查机制,导致Windows窗口组属性设置及获取相关API函数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调用,比如CreateWindowInBand/CreateWindowInBandEx/SetWindowBand等。若想绕过上述的检查机制,唯一的方式是采用dll的进程注入机制,但这会导致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运行不稳定、系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用户很难实现对窗口进行三级管理。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视窗操作系统的多窗口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视窗操作系统的多窗口控制方法,应用于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S10、将所述应用系统的所有目标窗口划分为第一窗口组、第二窗口组、第三窗口组;其中,所述目标窗口的数量大于等于3;
S20、将所述第一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置顶窗口,将所述第二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常规窗口,将所述第三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置顶窗口或常规窗口;
S30、接收Windows系统对所述第三窗口组中的目标窗口Z-Order次序改变的消息通知,通过消息通知响应函数将所述目标窗口设定为预设的层次。
可选地,预设的层次为最顶层或最底层。
可选地,当所述第三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置顶窗口时,预设的层次为最顶层;
当所述第三窗口组的窗口属性设置为常规窗口时,预设的层次为最底层。
可选地,所述消息通知为WM_WINDOWPOSCHANGING消息。
可选地,通过消息通知响应函数更改窗口Z-Order次序改变的行为,包括:
在消息响应函数中修改作为参数传递的WINDOWPOS结构成员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46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