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经络康复用针灸辅助定位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5184.7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兰;祝月霞;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兰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董自亮 |
地址: | 262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医 护理 技术 经络 康复 针灸 辅助 定位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针灸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经络康复用针灸辅助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定位导向组件,所述定位导向组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中部卡接有毫针本体。本发明通过电磁铁供电产生磁性,使电磁铁将移动板向下吸引并向下运动,对提插弹簧压缩,通过移动板的下移带动夹紧块和针体下移,使针体的底端穿刺皮肤,插接在穴位内,由于移动板抽到磁力向下运动的距离受到移动板和电磁铁之间的影响,是固定不便的,因此不会出现插入穴位过深的情况,不需要医护人员在穿刺皮肤后再将装置提起一端距离,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经络康复用针灸辅助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护理中对经络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辅助定位装置逐渐代替人工手动刺针,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定位辅助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装置对准人体穴位,然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毫针插入皮肤内刺激穴位,但现有的驱动装置大多通过齿轮传动或螺杆传动等机械传动方式带动毫针运动,而齿轮传动或螺杆传动等机械传动方式均需要通过设置驱动电机进行动力输入,为了保证毫针能够顺利的穿刺皮肤,通常需要毫针具备一定的运动速度,这就需要驱动电机在工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转速,而在毫针插入皮肤内后,需要对驱动电机停机,此时齿轮传动或螺杆传动等机械传动方式在惯性的作用下可能存在不能及时的停止穿刺运动,从而可能会导致毫针穿刺的深度过深的情况,在出现穿刺深度过深的情况下还需要医护人员将定位辅助装置提起一端距离,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定位辅助装置通过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驱动毫针穿刺皮肤,但大多数的毫针位于辅助装置内部,为了保证毫针能够顺利的插入皮肤内,通常需要使毫针对底端与皮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在下移过程中由于阻力导致无法正常插入的情况,但由于毫针的底端与皮肤之间距离一定的间隔,可能会出现对毫针预定位时,可能会出现在竖直方向上对齐,但却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偏差的可能,从而导致在插入毫针时,毫针的落点与穴位之间出现偏差,从而降低了毫针穿刺时的精准度。
现有的定位辅助装置在使用时,虽然通过机械传动结构带动毫针穿刺皮肤并刺激穴位,但大多数的毫针与机械驱动结构是固定连接的,在插入穴位后,毫针被机械驱动结构锁住,无法进行上下运动,而在针灸时不仅需要将毫针插入穴位内,还需要对毫针进行提插的手法对穴位进行进一步的刺激,而现有的毫针在插入穴位后,由于受到机械驱动结构的锁止无法进行提插刺激的手法,从而降低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经络康复用针灸辅助定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中医护理技术的经络康复用针灸辅助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定位导向组件,所述定位导向组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中部卡接有毫针本体,所述定位导向组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支撑架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供电产生磁性,使电磁铁将移动板向下吸引并向下运动,对提插弹簧压缩,通过移动板的下移带动夹紧块和针体下移,使针体的底端穿刺皮肤,插接在穴位内,所述电磁铁远离支撑架中心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接电端子一和接电端子二,在针体插入穴位内后,通过气泵排出一部分气体,此时分气管内的压强减小,强磁环和推轴之间的磁力带动推轴上移,从而使导电片移动至接电端子二表面的接电套上,此时实现对两个接电端子一断电,并对两个接电端子二通电,所述支撑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顶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支撑架顶端的右侧,所述主气管中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分气管,所述分气管的底端设有接电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兰,未经刘德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己二腈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基于后车感知的自动解锁降级车路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