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5321.7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5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徐宝睿;李海霞;安周建;侯宏艺;张瑞;俞凯;刘春阳;吴江波;李浩然;侯刚;李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9/00;H01L23/367;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孙盟盟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集成 板式 换热器 脉动 热管 散热器 | ||
1.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式脉动热管,所述板式脉动热管包括基底和脉动热管微通道,所述脉动热管微通道设置于所述基底上;
冷凝段分支结构,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底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连接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外侧,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靠近所述板式脉动热管的一侧设置有分支微通道;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板式脉动热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冷凝微通道,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和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之间,且位于所述凸台顶端,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之间形成第一冷凝通路,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之间形成热流通道;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靠近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冷凝微通道,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形成第二冷凝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通道与所述脉动热管微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通路和所述第二冷凝通路均与所述脉动热管微通道的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冷凝微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凝微通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圆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和所述冷凝段分支结构的材料选择紫铜和铝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集箱和出水集箱,所述进水集箱和所述出水集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两侧,所述进水集箱设置有进水孔,所述出水箱设置有集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冷凝通路和第二冷凝通路连接,所述集水孔与所述第一冷凝通路和第二冷凝通路远离所述进水孔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箱和所述出水集箱外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均安装有管路,所述进水集箱对应的管路和所述出水集箱对应的管路连接有冷却流体循环水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微通道和所述分支微通道均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板式脉动热管微通道的宽度分别为1mm和2mm,相邻的分支微通道的宽度分别为1mm和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一侧设置有充液孔,所述充液孔与抽真空注液装置连接向板式脉动热管微通道进行充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脉动热管微通道内充注工质为超纯水、无水乙醇和纳米流体中的一种,充液率为3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3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