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园区一体化场景生产方法、装置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6352.4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涛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Q10/10;G06Q10/06;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一体化 场景 生产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园区一体化场景生产方法、装置及介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块化设定;步骤二、可视化展示;步骤三、交底调整;步骤四、深化设计本发明涉及园区场景构建技术领域。该基于BIM的园区一体化场景生产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构建园区BIM三维模型,以三级可视化交底的方式进行技术交底,保证相关施工人员都可以具体了解到施工详情后,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并针对于局部难度较大的部分进行详细模拟,并针对模拟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取最终的BIM三维模型,即在园区施工前就可以预想到园区一体化场景,并基于园区场景做出宣传图片,给园区的宣传工作保留足够的宣传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区场景构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园区一体化场景生产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由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
园区场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大量的实际设计要求,简单的依靠图片进行场景展示,在园区建设完成后,很容易出现与图片大量不符合的情况,落差感极强,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常规情况下只能依靠设计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不断地的改进,这就导致最终场景演示宣传图片不能够迅速的产出,往往在园区建设一段时间后才能够设计出对应场景的宣传图片,极大的缩短了宣传时间,给园区的宣传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园区一体化场景生产方法、装置及介质,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BIM的园区一体化场景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块化设定:获取施工设计要求,并对施工要求中需要使用的样本模拟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建立出园区一体化场景施工BIM三维模型,并在模型中标注相关的技术参数,建立出初始BIM三维模型;
步骤二、可视化展示:通过可视化设备将步骤一中建立的初始BIM三维模型在交流屏幕上进行展示,并对初始BIM三维模型进行拆解演示;
步骤三、交底调整:授予给施工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初始BIM三维模型拆解演示商讨权限,首先由项目总工对工程总体情况向各部门负责人、分项工程负责人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之后由总工程师或工程部长在分部工程施工前,向各分项工程为单元向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最后是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或现场工程师向技术员、工长或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实现三级交底,收集各级人员关于技术交底的反馈资料,并根据反馈资料作出对应的调整,确定最终施工顺序,获得改进后的BIM三维模型;
步骤四、深化设计:针对于步骤三中改进的BIM三维模型中局部施工难度较大的部位,通过改进后的BIM系统三维模型进行真实模拟,找出实施方案中的不足,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获得最终BIM三维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建园区BIM三维模型,以三级可视化交底的方式进行技术交底,保证相关施工人员都可以具体了解到施工详情后,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并针对于局部难度较大的部分进行详细模拟,并针对模拟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取最终的BIM三维模型,施工时只要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就可以得到与预期效果相差无几的园区成品,即在园区施工前就可以预想到园区一体化场景,并基于园区场景做出宣传图片,给园区的宣传工作保留足够的宣传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中进行三级交底时,在涉及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内容,或是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程,以及整体项目中的重大工程、重要分项工程,由总工程师进行交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涛,未经黄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6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