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房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8077.X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雷锋;鲁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霖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8 | 分类号: | F24F11/88;F24F11/54;F24F11/89;F24F11/84;F24F11/85;F24F11/63 |
代理公司: | 郑州裕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2 | 代理人: | 徐少卿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智能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房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柜和多个子控制柜,所述主控制柜和子控制柜中分别设置有主控制器和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子控制器,其中一个所述子控制器电性连接有主机单元,其余所述子控制器均电性连接有调节单元;将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分为主控制器和子控制器两部分,主控制器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并使得子控制器分区域进行管理,减少了主控制器的运行压力,将整个控制系统的布线分布到不同的子控制器上,同时减少了主控制器和子控制器之间的布线,同时每个子控制器上的布线也相应减少,所以主控制器和每个子控制器上的耗能更少,整个控制系统更加节能环保,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央空调制冷房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冷房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中央空调系统也是建筑物耗能大户。据统计,中央空调系统耗能量约占建筑物总耗能量的40%-60%左右,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能源紧缺的现状使建筑节能被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房中具有控制系统,用于检测制冷房中管路中的温度、压力、循环泵运行转速以及变频机的运行参数等,由于循环泵、变频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元器件分布在制冷房中的不同位置,均需要和制冷房中的控制系统进行有线连接,再者制冷房中拥有多个循环泵、变频机、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所以制冷房中的控制系统需要多方布线,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耗能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冷房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系统需要多方布线、浪费了资源以及增加了耗能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冷房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柜和多个子控制柜,所述主控制柜和子控制柜中分别设置有主控制器和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子控制器,其中一个所述子控制器电性连接有主机单元,其余所述子控制器均电性连接有调节单元;
所述子控制柜中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子控制柜分为上下设置的强电安装腔和弱电安装腔,所述子控制器设置于弱电安装腔中,所述强电安装腔中设置有强电单元,所述强电单元连接有弱电导线且弱电导线穿过隔离板与子控制器连接,所述强电安装腔和弱电安装腔内均设置有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上设置有布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单元包括热量表、电表、室外温度传感器、水冷螺杆机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阀、循环泵、回水温度传感器、供水温度传感器、回水压力传感器、供水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强电单元包括继电器、变频器,所述继电器和变频器分别与调节阀和循环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单元包括铜管、多个散热翅片、固定于子控制柜外侧壁上的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固定于铜管,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于循环泵的出水口处,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于制冷房中,所述回水管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的出口处连接有雷达物位计,所述进水管连接的管道上连接有电磁阀和流速调节阀,所述雷达物位计、电磁阀、流速调节阀均与子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铜管绕设于强电单元或子控制器周围且整体呈U型,所述布线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散热翅片上的卡口,所有散热翅片上的卡口沿铜管长度方向逐个排布,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位于部分卡口处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挡条、挡止块,所述挡条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于卡口的开口一侧,所述挡止块固定于卡口的开口另一侧,所述卡口的一侧固定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连接有抵触到挡条上的弹性片。
进一步的,所述弱电导线上套设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包括锡纸层以及包裹到锡纸层内外侧面上的塑料薄膜层,所述隔离套的内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排布的多个支撑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霖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侯霖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80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