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9151.X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秦涛;房向阳;罗喜群;唐继朋;耿芳;白苏娜;邵冰然;陆然;杨涛;马聪智;杨肇辉;张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0;G06F113/16;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黄斌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拉管 电缆 牵引力 计算方法 | ||
1.一种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根据敷设轨迹将拉管电缆轨迹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区段;
步骤2:获取上述步骤中电缆敷设各区段内的物理以及几何参数;
步骤3:获取拉管电缆入土点处的牵引力;
步骤4:利用步骤2中的参数,计算电缆敷设造弧区段内的等效长度及倾角;
步骤5:利用步骤2到步骤5的相关参数,计算拉管电缆敷设轨迹中关键点的电缆牵引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一定数量的区段分为五个区段,所述五个区段分别为第一造斜段、第一造弧段、水平段、第二造弧段和第二造斜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各区段的物理以及几何参数包括读取入土角α、出土角α'、第一造斜段长度L1、第一造弧段长度L2、水平段长度L3、第二造弧段长度L4、第二造斜段长度L5、第一造弧段曲率半径、第二造弧段曲率半径和拉管轨迹的最大深度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拉管电缆入土点处的牵引力T1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μ1:电缆与输送机之间的摩擦系数;
W:电缆单位重量,单位为N/m;
r:电缆管道的弯曲半径,单位为m;
π/2:电缆由垂直进入检查井至水平段之间对应的弧度;
电缆在π/2角度内敷设时的摩擦力增大系数;
L:缆盘至检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
r:检查井内电缆的转弯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电缆敷设造弧区段内的等效长度及倾角包括第一造弧段倾角β、第二造弧段倾角β'、第一造弧段等效长度L弧、第二造弧段等效长度L弧';所述电缆敷设造弧区段内的等效长度及倾角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第一造弧段倾角:β=arctan((H-L1tanα)/L2)
所述第二造弧段倾角:β'=arctan((H-L5tanα')/L4)
所述第一造弧段等效长度:
所述第二造弧段等效长度:
其中:
α:入土角;
α':出土角;
H:拉管轨迹的最大深度;
L1:第一造斜段长度;
L2:第一造弧段长度;
L3:水平段长度;
L4:第二造弧段长度;
L5:第二造斜段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拉管中电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关键点的电缆牵引力包括第一造斜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2、第一造弧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3、水平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4、第二造弧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5和第二造斜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6;所述关键点的电缆牵引力具体公式如下:
所述第一造斜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2=T1+WL1(μcosα-sinα)/cosα
所述第一造弧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
所述所述水平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4=T3+μWL3:
所述第二造弧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
所述第二造斜段终点处电缆牵引力:T6=T5+WL5(μcosα'+sinα')/cosα'
其中:
μ:电缆与管材之间的摩擦系数;
L1:第一造斜段长度;
L2:第一造弧段长度;
L3:水平段长度;
L4:第二造弧段长度;
L5:第二造斜段长度;
α:入土角;
α':出土角;
β:第一造弧段倾角;
β':第二造弧段倾角;
T1:拉管电缆入土点处的牵引力;
W:电缆重量,单位为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91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