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压阻尼式铰链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0122.5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8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党刘纪;蒋世用;周强;成玲;熊辉;杨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2/02 | 分类号: | B62D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9041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阻尼 铰链 及其 控制 方法 车辆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压阻尼式铰链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气压阻尼式铰链,用于连接车辆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该气压阻尼式铰链包括芯轴、至少两个气囊、充气组件和第一压力感测单元,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通过芯轴铰接连接,至少两个气囊设置于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且分别位于芯轴的两侧,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电磁阀和排气阀,第一压力感测单元设置于至少两个气囊上,当第一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气囊的压力值升高到第一阈值时,充气组件为气囊充气;当第一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气囊的压力值下降到第二阈值时,气囊通过排气阀放气,该气压阻尼式铰链结构简单,便于更换维修,质量稳定,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恶劣的运营环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厢连接铰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压阻尼式铰链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18米铰链客车基本都是分为第一、第二两节车厢,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之间采用铰链方式链接;第一车厢分为两个车桥,分别为第一、第二车桥,第二车厢一个车桥为第三车桥;驱动方式基本采用第三车桥后驱推动行驶,此驱动方式中当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的铰链处水平方向产生夹角时,第三车桥的驱动力会对第一车桥产生一个垂直于前进方向的侧向力,当车辆转向越大此侧向力越大,若铰链处没有与之对应的阻尼力则会导致第二车桥轮胎侧滑,更有严重者导致第一、第二车厢剪切,导致客车失控。
而目前市面此后驱式铰链技术及产品基本都是属于德国等国外公司,其产品高度集成,在应对第二车桥的侧向力的方法上其全部采用的液压系统来产生对应的阻尼力,因而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维护成本高且技术垄断,国内相关车型使用其产品过程中略有损坏只能更换整套系统,基本没有维修的能力及话语权。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阻尼式铰链及其控制方法、车辆,结构简单,便于更换维修,质量稳定,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恶劣的运营环境。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压阻尼式铰链,用于连接车辆的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所述气压阻尼式铰链包括:芯轴,所述第一车厢和所述第二车厢通过所述芯轴铰接连接;至少两个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和所述第二车厢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芯轴的两侧,所述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电磁阀和排气阀;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气电磁阀与所述至少两个气囊连通;第一压力感测单元,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气囊上,当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气囊的压力值升高到第一阈值时,所述充气组件为所述气囊充气;当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气囊的压力值下降到第二阈值时,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排气阀放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气囊控制单元,所述气囊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气囊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充气电磁阀和所述排气阀的打开与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转向系统监测单元,所述转向系统监测单元与所述气囊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监测车辆的转向和转向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泵、储气筒和充气管路,所述充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气筒连通,所述充气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气筒连通,所述充气管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气电磁阀与所述气囊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压力感测单元和与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电连接的气泵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储气筒上,用于检测所述储气筒的内部气压,所述气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充气泵工作,当所述储气筒的内部气压低于第三阈值时,所述气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气泵为所述储气筒充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气管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气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所述芯轴的两侧的所述气囊的数量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气囊相对于所述芯轴对称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上的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个气囊的固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0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