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取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0451.X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刚;陈水金;陈乐春;江煜;张幻真;陈进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于 大鼠 神经节 drg 取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组织样本获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取材方法,包括:取死亡的大鼠确定髂嵴位置,剪断分离脊柱;将分离出的脊柱放入双氧水中冲洗、浸泡一分钟;从取下的脊柱腰椎段横断面找到L5椎体;分别剪掉椎体两边此水平面的肌肉;依次分离汇合的脊神经、肌肉组织,取出背根神经节以及背根神经节两端的中枢端和外周端,只保留背根神经节;将背根神经节放入离心管中,再临时放入液氮中,再转入‑80℃冰箱保存。本发明能够快速定位脊神经节并且能保证背根神经节不被血渍污染,从而为组织学和形态学实验提供高质量的组织样本。本发明具有用时少,操作简便,取出来的背根神经节更完整,且不被血渍污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样本获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取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是一类具有假单极神经元结构特征的初级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作为痛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在痛觉传入的外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背根神经节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背根神经节是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集合所在的地方,它们是感觉神经元,也称为传入神经元,直接与感受器相联系,将外周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传入神经中枢的神经元集合,是初级感觉神经元。
背根神经节是痛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直接与外周感受器相连接。近年来,对背根神经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实验取材时如何快速定位并且高效率取到完整的背根神经节成为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常用的背根神经节取材方法为:传统打开椎板方法和坐骨神经“逆向追踪”法。传统方法通常是麻醉动物,处死动物取下脊柱后,用剪刀分别剪断两边连接椎体的椎弓根,去掉椎板,剥离马尾神经,然后用眼科镊拽出相应节段的背根神经节。传统方法操作时容易损伤神经组织包括DRG,而且出血面积大,背根神经节容易被血渍污染,影响手术视野,加大了寻找和分辨背根神经节的困难,最后将影响实验结果。
坐骨神经“逆向追踪”法为深度麻醉大鼠后剪开皮肤和深筋膜,以髂后上棘为中心,在脊柱两侧纵行分离肌肉约4-5厘米,将坐骨神经充分暴露,逆行追踪L4、L5分支至椎间孔外侧,然后沿L4、L5各自神经走行方向适当用力即可将两侧的DRG形态完整地从椎间孔拉出来。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进步许多,但在逆行追踪、分离坐骨神经时用时较长,不利于组织的新鲜度和蛋白活性的维持,而且对于初学者不太容易找到坐骨神经,并且容易扯断坐骨神经。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背根神经节取材方法容易损伤DRG、神经组织,而且出血面积大,背根神经节容易被血渍污染,影响视野,加大了寻找和分辨背根神经节的困难;
(2)坐骨神经“逆向追踪”法,逆行追踪、分离坐骨神经时用时较长,不利于组织的新鲜度和蛋白活性的维持,而且不容易找到坐骨神经,并且容易扯断坐骨神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取材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合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取材方法,所述适合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取材方法包括:
步骤一,取死亡的大鼠,剪开皮肤,确定髂嵴位置,在髂嵴后剪断腰椎,再按棘突向前逐个寻找到L1棘突;
步骤二,剪断脊柱,依次剪断脊柱两边附着的肌肉,分离出脊柱;将分离出的脊柱放入双氧水中冲洗、浸泡一分钟;
步骤三,从双氧水中取出脊柱,从取下的脊柱腰椎段横断面找到L5椎体;
步骤四,剪刀紧沿腰椎横突末端和椎体腹侧最前缘所在的水平面分别剪掉椎体两边此水平面的肌肉,暴露L5椎体、L4椎体、L3椎体、L2椎体、L1椎体腹侧缘最前沿和相应椎体两侧腰椎横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0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