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0631.8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7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龙;池宗棋;陈建;钟华东;陈雅冰;刘幼英;范江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连江县刘氏兔业养殖场 |
主分类号: | A01K67/027 | 分类号: | 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地址: | 350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性 转移因子 ty26 种兔群 选育 方法 相应 品系 培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涉及兔新品种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新西兰兔为基础进行改良,在经过25代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诱导,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TY26种兔群。本发明以TY26的公兔为曾祖代的父本,以日本大耳白母兔为曾祖代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以塞北兔为祖代的父本与F1代的杂交母兔为祖代母本再进行杂交得到F2代杂交群,再将F2代杂交群为父母本经过6代横交固定,得相应的兔品系。利用本发明所述培育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系兔子的脾脏含有大量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更适合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防疫和生产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兔新品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 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兔子品种繁多,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的纯种兔品种大约有45种,可细分为食用兔、实验兔、毛用兔和宠物兔,但均易收到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的侵袭。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家兔均易感。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95%以上),断奶幼兔有一定的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染,潜伏期48~72小时;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败,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最为多见,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年龄、品种的家兔都易感染,尤以2~6月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当暴发流行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导致全群覆没。这两种传染疾病极易造成经济损失,长期困扰广大养殖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兔巴特异性转移因子兔良种来解决燃眉之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和相应兔品系的培育方法,可培育出兔体内含有大量产生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品系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TY26种兔群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新西兰公兔和母兔分别为1代亲本,对1代亲本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杂交,将得到的后代作为2代亲本,对2代亲本进行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杂交,将得到的后代作为3代亲本,以相同方法连续免疫25代后,得TY26 种兔群。
优选的,对每代亲本进行免疫时,注射三次所述二联疫苗。
优选的,所述免疫包括在每代亲本皮下注射所述二联疫苗两次,饲养至成年后再注射第三次所述二联疫苗,在第三次注射后三天诱导发情、配种和受孕。
优选的,每代亲本的公兔和母兔的数量比为1:(15~20)。
优选的,所述1代亲本的选育标准包括:公兔的体重为4~5kg,母兔的体重为4.5~5.5k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兔品系的培育方法,以利用上述选育方法得到的TY26种兔群的公兔为父本,以日本大耳白兔为母本进行杂交,得F1代杂交兔;
以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为母本,以塞北兔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2代杂交群体;
以F2代杂交群体中的公兔和母兔进行6代横交,得兔出血性病毒和兔巴氏杆菌特异性转移因子兔品系。
优选的,所述TY26种兔群的公兔的体重为4~5kg;日本大耳白兔的体重在2.5kg以上。
优选的,所述F1代杂交兔中的母兔的体重超过3.0kg;
塞北兔的体重超过3.0kg,被毛为麻黄褐色。
优选的,所述杂交和横交的方法均包括人工授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连江县刘氏兔业养殖场,未经福建省连江县刘氏兔业养殖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0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棒材取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益肝明目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