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楼梯及应用其的施工方法和建筑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1754.3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盛博;盛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辰泰(广德)智能装配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B28B7/22;B28B23/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南越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9 | 代理人: | 梁春明;李琪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楼梯 应用 施工 方法 建筑构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楼梯及应用其的施工方法和建筑构造,涉及楼梯建筑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楼梯模板的安装以及拆卸工程由于其操作复杂烦琐的缘故,拆除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并对楼梯施工造成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楼梯模组、第一加强筋笼体、第一定位件,第一加强筋笼体通过第一定位件设置于楼梯模组的浇注腔,第一加强筋笼体与楼梯模组的浇注腔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本发明采用装配式的楼梯模组来直接形成现浇混泥土楼梯,其能够有效地节省现场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施工过程无需拆除模板,能够准确地固定定位于楼梯模组的内壁上,可避免凝固定型层浇灌时容易造成空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梯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梯及应用其的施工方法和建筑构造。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楼梯在浇筑成型前,均需要通过预先安装的模板来进行定型,然后再用支撑杆件对模板进行支撑,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进行拆除。
在楼梯模板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由完整木材制成的模板和支撑杆件根据现浇混凝土构件多变的尺寸进行裁切加工,因此在裁切加工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原木材浪费;而当混凝土楼梯成型后,还需要对位于混凝土楼梯周侧的模板进行手工拆除,而总所周知,模板的安装以及拆卸工程由于其操作复杂烦琐的缘故,拆除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一直是一道耗时长、工程造价高的加工工序,进而对楼梯施工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梯及应用其的施工方法和建筑构造,本发明采用装配式的楼梯模组来直接形成现浇混泥土楼梯,其能够有效地节省现场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施工过程无需拆除模板,能够准确地固定定位于楼梯模组的内壁上,可避免凝固定型层浇灌时容易造成空洞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楼梯,包括:
楼梯模组,内设有浇注腔;
第一加强筋笼体;
第一定位件;
第一加强筋笼体通过第一定位件设置于浇注腔,第一加强筋笼体与浇注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预设有与预设楼梯尺寸相匹配的楼梯安装位;考虑到第一加强筋笼体由若干条钢筋弯曲组合而成,因此其实际尺寸容易与预设尺寸之间存在误差,进而容易造成第一加强筋笼体在楼梯模组内的定位出现偏差,而本方案的第一定位件的线型是贴合固定设置于第一加强筋笼体的侧壁上,因此第一定位件能够用于解决第一加强筋笼体尺寸不好控制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方案既解决了第一加强筋笼体在楼梯模组内不能精确安装定位的问题,又留出了第一加强筋笼体与楼梯模组的混凝土楼梯面层的合理间距,以避免凝固定型层浇灌时容易造成空洞的问题。其次,第一加强筋笼体能够通过第一定位件准确地固定定位于楼梯模组的内壁上;由此可见,通过第一定位件,第一加强筋笼体能够成为楼梯模组在楼梯模组内的固定和定位的基础框架,进而提高楼梯的整体性。相比一般的楼梯台阶制造工序,本方案装配式的结构在制作钢筋笼的工序上更加容易和快捷。
其次,通过第一定位件,第一加强筋笼体与浇注腔的底面之间形成了精确、契合的第一间距,由于第一定位件贴合固定于第一加强筋笼体的侧壁上,因此可使得该第一间距更加精确,进而提高第一间距内所浇注的凝固定型层的体积和形状的精准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加工精度。
其次,当大量的凝固定型层浇注倾倒至楼梯模组内时,楼梯模组需要承受倾注时所产生的巨大外力(外力源于凝固定型层重量下落时的冲击力),但由于第一加强筋笼体与第一定位件与楼梯模组三者之间构成了坚固的受力模型,因此本方案能够使得浇注过程更加稳固和安全;
其次,由于第一定位件是预制件,因此施工前可以通过调节加宽第一定位件的宽度尺寸,使得本方案具有良好的自我支撑作用;在浇注过程中,本方案由于设置有第一定位件,因此其能够与位于楼梯模组底下的现场临时横向支撑模梁交叉,以交叉构成混凝土楼梯模组承重网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辰泰(广德)智能装配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辰泰(广德)智能装配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1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