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空间逃生系统及隧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3786.7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茆文革;李佩瑶;李国富;朱宝稳;毛以航;钱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邹超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空间 逃生 系统 隧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逃生系统及隧道结构,属于隧道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地下空间逃生系统,包括柔性带管,以及与柔性带管连通的通入带管和螺纹软管;柔性带管用于设置在地下空间内并沿着地下空间的长度方向设置,通入带管沿着地下空间的高度方向设置,通入带管用于提供人员进入柔性带管的通道;螺纹软管的自由端与通风装置连通;柔性带管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泡沫板;因而当地下空间透水淹没后,泡沫板在浮力的作用下,将柔性带管从地下空间的容纳槽中拖出,并形成为逃生通道,别困人员可以从通入带管进入柔性带管中,并利用逃生通道进行逃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空间逃生系统及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受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影响,我国突发降雨的频率和剧烈程度逐年增加,而且具有愈演愈烈的程度,特别在夏秋等雨季汛期,大雨、暴雨、特大暴雨频繁出现,短时间内会造成城市大量积水、洪水内涝、城市倒灌,还会造成隧道、地铁、涵洞、地下交通枢纽等地下空间进水和淹没灾难。除了洪涝灾害引起地下空间的进水淹没,受人为因素影响,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地下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因破坏地表周围含水层也会造成透水淹没地下空间现象;在自然灾害作用下,如:地震、地质灾害会造成地下结构和防水结构的破坏,造成地下结构透水事故。气象灾害引起的台风和降雨还会破坏电力系统,造成城市大面积断电,使地下空间的照明、通讯、排水、救援等系统陷入瘫痪。因此,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气象条件下地下空间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隐患和应急危机。
目前,地下空间人员遇到透水和淹没时,主要还是靠传统逃生的方法:人员外逃、躲避、逃生或逃生不了等待外援救援,靠时间来跑赢生命。例如,申请号为201921955663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逃生系统,该系统包括避险室组件和逃生通道组件,所述逃生通道组件与避险室组件之间设置有自动门组件,所述逃生通道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自动门组件包括自动升降门和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电性连接自动升降门,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接近开关和感应件,所述接近开关与感应件的初始距离大于接近开关与感应件之间的感应触发距离。
又例如,申请号为2012105360127的中国专利文件提供的一种人员逃生通道结构,公路隧道具有行车道和位于行车道两侧的防撞墙;该人员逃生通道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行车道下方的纵向逃生通道;设置于所述防撞墙上的紧急出口;以及与紧急出口一体的连接紧急出口和纵向逃生通道的滑行坡道。
这些传统的自救方法在洪水淹没地下空间时大部分人员难以逃生脱险,特别是地下空间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淹没时被困者没有逃生躲避的空间,停电后更难以联系外援救援,也只能浪费宝贵的有限时间造成溺水身亡。因此,有必要提供地下空间透水淹没时被困人员自救逃生脱险的系统,在地下空间突发洪涝时助力人员自救、逃生、脱险。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地下空间透水淹没后被困人员难以逃脱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空间逃生系统,旨在助力被困人员的自救、逃生、脱险。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地下空间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带管,以及与所述柔性带管连通的通入带管和螺纹软管;所述柔性带管用于设置在地下空间内并沿着所述地下空间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通入带管沿着所述地下空间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通入带管用于提供人员进入所述柔性带管的通道;所述螺纹软管的自由端与通风装置连通;所述柔性带管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泡沫板。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板通过拉出绳连接在所述柔性带管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泡沫板沿着所述柔性带管的长度方向排布,相邻所述泡沫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泡沫板之间通过连接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3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