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CC-MMC的能量路由系统及直流故障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6730.7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1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孝峰;王雪琦;王宝诚;卜泽敏;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6;H02J3/32;H02M3/15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田秀芬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cc mmc 能量 路由 系统 直流 故障 保护 方法 | ||
1.一种基于LCC-MMC的能量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拓扑包括电网相控换流器LCC、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储能装置BESS、改进型混合直流断路器DCCB和直流母线;所述电网相控换流器LCC为双十二脉波整流装置,由两组三相桥式六脉波整流器串联得到;所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为三相六桥臂结构,每个桥臂包含n个子模块和一个桥臂电感,子模块为半桥结构且包含子模块电容;所述储能装置BESS为蓄电池组,每个子模块在传统半桥结构的基础上分散式通过双向Buck/Boost储能变换器连接蓄电池,以实现对蓄电池充放电的独立控制;所述改进型混合直流断路器DCCB与直流母线相连,分为主支路与能量耗散支路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CC-MMC的能量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桥式六脉波整流器包括第一晶闸管VT1、第二晶闸管VT2、第三晶闸管VT3、第四晶闸管VT4、第五晶闸管VT5、第六晶闸管VT6、在每相上设置的3个等值电感L和滤波电感Ld;晶闸管开通需要具备正向电压和触发脉冲信号,关断时需利用反向电压将晶闸管电流下降至零,晶闸管根据编号VT1-VT6循环导通;所述三相六桥臂结构中的每相桥臂均分为上桥臂和下桥臂两部分,每相上桥臂由n个子模块和抑制环流和缓冲故障电流的第一上桥臂电感Lp1、第二上桥臂电感Lp2、第三上桥臂电感Lp3串联构成,每相下桥臂由n个子模块和抑制环流和缓冲故障电流的第一下桥臂电感Ln1、第二下桥臂电感Ln2、第三下桥臂电感Ln3串联构成,两个桥臂电感的连接点构成对应相桥臂的输出端;所述储能装置BESS由每个子模块通过双向Buck/Boost储能变换器形成储能端口与蓄电池相连,能够实现对电池充放电的独立控制,且每个子模块都有吸收或补偿有功功率的能力,将储能端口作为第三个端口,所形成的储能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BESS视为连接交流系统、高压直流系统和低压储能系统的三端口结构,能量可在任意两端口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LCC-MMC的能量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BESS的子模块分为MMC侧和电池侧;所述MMC侧采用半桥子模块结构,由第一IGBT器件Q1、第一IGBT器件Q2分别并联第一反向二极管D1、第二反向二极管D2,最后通过子模块电容Ci构成;所述电池侧由一个双向Buck/Boost储能变换器、电池滤波电感Lf与电池组构成;所述双向Buck/Boost储能变换器在电池和子模块电容之间提供双向潮流,既能作为Buck变换器又能作为Boost变换器;当上开关管第三IGBT器件Q3导通,下开关管第四IGBT器件Q4关断时,DC/DC变换器作为Buck变换器工作,电流从子模块电容流向电池,电池处于充电模式;当下开关管第四IGBT器件Q4导通,上开关管第三IGBT器件Q3关断时,DC/DC变换器作为Boost变换器工作,电流从电池流向子模块电容,电池处于放电模式;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可以更好地利用电池容量,电池既能吸收能量,也能释放能量,能够根据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7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