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328642.0 申请日: 2021-11-10
公开(公告)号: CN113896629A 公开(公告)日: 2022-01-07
发明(设计)人: 周红;罗静;苑春茂;黄雅思;郝小江 申请(专利权)人: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主分类号: C07C61/29 分类号: C07C61/29;C07C51/47;C07C51/48;C07C47/445;C07C45/79;C07C45/80;A61K31/19;A61K31/11;A61P29/00
代理公司: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万国松
地址: 563000 ***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吉玛烷型 倍半萜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方案公开了医药技术领域的一种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制备过程如下:一:对宽叶缬草根浸提,回收得到浸膏;二:浸膏用水混溶成浑浊物,经萃取、浓缩得乙酸乙酯层浸膏;三:乙酸乙酯层浸膏经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检测并合并后,得到4个馏分:Fr.1~Fr.4;四:将Fr.3和Fr.4分别进行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检测并合并后,分别被分为Fr.3a~Fr.3f和Fr.4a~Fr.4e;将Fr.3c和Fr.4b分别进行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得化合物1和化合物3;Fr.3e和Fr.4c分别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得化合物2和化合物4。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目前,抗炎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临床使用的抗炎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肾脏损害、糖皮质激素类药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等。而天然药用植物是开发抗炎药物的重要资源,因此从天然药用植物中开发成分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宽叶缬草也叫阔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是欧洲缬草的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部分地区。缬草油对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效力较好;缬草制剂有加速体内凝血过程、抗利尿、抗氧化、抗疲劳作用它的抗水肿作用。缬草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抗实验性肺水肿作用,其疗效优于消心痛与654-2,与酚妥拉明相近,其作用是其强烈扩张小动脉、静脉,改善微循环,显著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流量,有效地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从而大大改善了心肌缺血状态与舒缩功能障碍;抗心律失常;镇静降低机体氧耗;减慢心律降低心肌氧耗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增加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获取途径。

本方案中的一种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Ⅰ、式Ⅱ、式Ⅲ或式Ⅳ所示,如下:

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宽叶缬草根并粉碎,采用95%工业乙醇或甲醇在室温下对粉碎后的宽叶缬草根浸提3~5次,每次3天,回收醇浓缩得到浸膏;

步骤2:将步骤1所得浸膏用水混溶成浑浊物,经过乙酸乙酯等体积萃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得乙酸乙酯层浸膏;

步骤3:将步骤2所得乙酸乙酯层浸膏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60:1、20:1、10:1、8:2、7:3、1:1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每个梯度400份,运用硅胶薄层色谱技术对不同洗脱馏分进行检测,具有相同的薄层色谱结果的馏分进行合并,得到4个馏分:Fr.1、Fr.2、Fr.3和Fr.4;

步骤4:(1)将步骤3中Fr.3进行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100:1~1:1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运用硅胶薄层色谱技术对不同洗脱馏分进行检测,具有相同的薄层色谱结果的馏分进行合并,被分为6个亚馏分:Fr.3a、Fr.3b、Fr.3c、Fr.3d、Fr.3e和Fr.3f;Fr.3c进行硅胶柱层析,氯仿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1~100:10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1;Fr.3e经甲醇的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甲醇与水比例为80:20,得到化合物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8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