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液压单向节流截止阀及其实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2363.1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邵钢;纪宏志;刘强;栾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9/00;F15B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液压 单向 节流 截止阀 及其 实验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液压单向节流截止阀及其实验系统,第一定量泵通过第一变频电机同时与被测阀的一端和第一溢流阀相连。被测阀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端同时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另一端和加压液压缸的一端相连。加压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定向泵通过第二变频电机同时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端和第二溢流阀的另一端相连。一组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被测阀前后压差。本发明解决现有液压阀测试系统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价格昂贵、易出故障,需要专门的自控专业人员才能掌握,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阀的性能测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数字液压单向节流截止阀及其实验系统,属于实验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传动具有功率密度比大、输出力大、易于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液压以及工程机械等领域。传统液压技术是一种模拟量控制技术,主要是结合各种自动化控制算法的开关控制、比例控制和伺服控制,这种系统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价格昂贵、易出故障,需要专门的自控专业人员才能掌握,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处理器、电子功率放大器、传感器与液压控制单元的相互集成,形成了机械-电子-液压一体化产品,不但提高了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的控制精度,而且提升了系统智能化程度及其可靠性和鲁棒性,提高了系统对负载、环境以及自身变化的自适应能力。数字液压技术涉及到具有流体流动离散化或控制信号离散化特征的液压系统,也被称为数字液压系统。节流阀是结构最简单但应用最广泛的流量阀,经常与溢流阀配合组成为定量泵供油的各种节流调速回路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种数字液压单向节流截止阀及其实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阀体、单向阀座、弹簧、单向锥阀芯、节流阀芯、步进电机、旋钮、紧定螺母、阀套,其特征在于:当阀芯紧靠在阀体密封面时,阀作为单向阀使用,当A口进油,B口回油,在A、B口压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的弹簧力,单向锥阀芯向右移动,A口和B口连通,单向阀开启;当B口进油,A口回油,在液压力的作用下阀芯紧靠阀体密封面,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当B口进油,A口回油时,该阀是节流截止阀功能,通过步进电机带动旋钮使阀芯上下移动以达到调节流量的作用,通过步进电机实现对流量的无级控制。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一种应用所述的数字液压单向节流截止阀的实验系统,包括:第一变频电机、第一定量泵、第一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加压液压缸、第二变频电机、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二定向泵、第二溢流阀和检测组;第一定量泵的一端、第一溢流阀的一端、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端、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二定向泵的一端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端均与油箱连通,第一定量泵通过第一变频电机同时与被测阀的一端和第一溢流阀相连,被测阀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端同时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另一端和加压液压缸的一端相连,加压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定向泵通过第二变频电机同时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端和第二溢流阀的另一端相连。
2.所述检测组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在位置的液体压力,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所在位置的液体流量,第一定量泵至被测阀的通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定向泵至第二电磁换向阀的通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3.第一定量泵与油箱的通路上设有第一过滤器、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油箱的通路上设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二定向泵与油箱的通路上设有第三过滤器。
4.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均为比例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均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2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